中移动手机支付暂不放弃2.4G标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中移动手机支付暂不放弃2.4G标准
2010年04月06日 10:03 来源:赛迪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作为运营商在3G时代的核心业务之一,如何在手机支付产业形成突破一向为运营商所关注,而在远程支付与近程支付两种模式中,相比于互联网企业已经形成先入壁垒的远程支付领域,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用户优势的近程支付更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运营商的杀手锏业务。

  正因为如此,中移动为了能够在近程支付领域占据核心地位,已经向金融企业伸出橄榄枝。中移动权威人士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证实,基于各地原有的实践经验,在原有的2.4G的标准之外,银行体系更加青睐的NFC(13.56M)标准同样被中移动纳入考虑范围,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原有产业链。

  看似完美的2.4G

  “虽然相比于传统的NFC标准,中移动提出的2.4G标准实际更加先进,但却存在产业链难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

  手机支付并不是新鲜业务。推动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方案是NFC支付方案,目前已经在日韩被运营商广泛应用,在国内也得到了中国银联的支持。但这种手机支付方案具有天生的缺陷——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业务必须更换为特制的手机,更由于为保持透传信号的强度,手机后盖不能使用金属,并且其难以实现远程充值。中移动的2.4G手机支付业务则突破了以往的NFC手机支付方案,用户只需要更换一个特制的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而不需要更换手机,并且用户未来再次更换手机,可继续使用这张SIM卡,仍然保持原有的手机支付功能。据知情人士透露,2.4G标准最大的优势在于把天线、芯片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统统植入运营商的SIM卡中,能够实现空中充值、空中发卡,更加便捷。从已有的手机支付业务来看,上海移动已经推出了世博手机票业务,将RFID与SIM卡进行集成融合。2009年初,上海移动开通了“世博通”手机钱包,随后推出了刷手机乘地铁的业务,并与全市1000多家商户合作推动手机消费。

  但是,看似完美的2.4G标准却遭到了冷遇,其根本原因在于标准为中国移动首家提出,产业链不成熟。此前中国移动曾对2.4GRFSIM卡进行了首次统谈分签,仅有两家供应商获得订单,产业链单薄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其2.4GRFSIM产品推广并不理想。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小额支付,在手机支付产业链尚不成熟的背景下,小额支付成为手机支付的主要应用方面,为此得到中国移动的认可。但银行等金融机构却对此不“感冒”。

  这是因为RFID技术基于2.4G标准,然而目前银行、金融等机构布点的POS机等终端大都基于13.56MHz标准,显然和RF-SIM卡不兼容。如果更换这些POS终端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特别是在运营商和银行合作前景不明的背景下,谁来为设备更换的投资买单,恐怕双方都不愿意。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NFC技术原理和现有的POS机终端工作机制相互兼容。

  “毕竟手机支付已经超越了移动通信的范畴,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上述人士表示。

  中移动的支付算盘

  由于手机支付的美好前景,中国移动正在逐渐加大在其中的投入。此前申银万国发布的报告预测,2010年将是手机支付的爆发元年。2010年一季度,中国移动射频支付的SIM卡采购量为100万张,世博会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预期将使全年出货量不低于500万张。

  据了解,中国移动已经将手机支付业务列入集团2010年重点推广的核心业务。产品体系方面,中国移动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分为4个产品类别:个人支付类产品,包括手机钱包和公共交通;家庭消费类,包括数字电视、水电气缴费和菜篮子到家;集团应用类,主要是企业一卡通产品;增值商务类,包括世博会手机票、电子券和积分荟萃等。

  2009年以来,中国移动已相继在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启动了手机小额支付业务的试点。由于采用了2.4G标准,用户只需更换SIM卡即可使用。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中国移动在2.4G标准提供了两种模式:近距离的刷卡模式和超过20米的中远距离通讯模式。正是这两种距离的差别,20米的远距离传输模式将为中移动带来巨大的广告收入——商家只需有台发射终端,就可以向二三十米范围内路过的行人手机上发放即时广告。这些广告大多应该是一些打折券、产品信息,引导路人即时消费。

  因为如此,相关人士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透露,中国移动在发展13.56M技术的同时,并未放弃2.4G标准,双管齐下是中国移动目前的主要策略。而据了解,在集团层面推广2.4G标准之外,中移动各省公司同样早已开始对NFC卡的推广尝试。此前,湖南移动200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NFC试点工作,目前试用人数达500人,食堂消费、小卖部消费、美容美发消费及停车场缴费都可以使用NFC卡进行支付。

  巨头如何握手

  在业界看来,手机支付要形成商业规模,更大的难题在于商务层面——手机支付是由电信运营商主导,还是由银行主导,这需要电信运营商、银行、公共服务机构在博弈中妥协。“任何银行要谈手机支付都绕不开中国移动,但中国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又没有金融牌照!”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但是,这一问题仍然未能解决。

  三月,中国移动在香港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有条件同意入股浦发银行。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要想实现手机支付,必须要有金融支持,而电信企业没有这些权利和手段。”同样在三月,中国银联针锋相对的宣布:中国银联联合有关方面研发的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2010年试点地区还将进一步扩大。试点区域目前已扩展至上海、山东、宁波、湖南、四川、深圳等六个省市。中国银联有关负责人还高调称2010年底前商户数量预计可达10万家。双方并未形成配合。

  申万证券分析师认为,鉴于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带来的压力,中国银联手机支付提速也是意料之中。不过,银联推广难度大于移动。因为银联自身资本金只有10几亿,而仅一张SD卡需要用户承担188元,还有250万存量POS终端的改造升级,如此规模的投资超出了银联的资金能力。随着手机支付用户认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双方都有彼此合作降低制度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内在动力。政府也会从中协调以免发生体制内的恶性竞争。因此,未来双方在支付结算和受理终端领域的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而在业内看来,如果这一模式正式推广,中移动将有可能凭借4亿多手机用户成为超过支付宝、财付通的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小额支付服务提供商,这将成为中移动最有前景的商业模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