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版iPhone新广告近期陆续登陆各地电视台,且宣传重点明显转向,由先前着力形象塑造转向渲染iPhone产品丰富的应用功能
继前一时期的狂轰滥炸式广告攻势后,近日,联通版iPhone新广告陆续登陆各地电视台,且宣传重点明显转向,由先前通过路牌广告着力形象塑造,转向渲染产品功能,突出联通版iPhone 3G手机拥有的丰富应用软件的卖点。
联通iPhone广告新攻势
1月28日,iPhone粉丝们惊喜地发现各地电视台陆续出现了联通版iPhone新广告,另据业内电视监测机构透露,实际上,iPhone广告最近几天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等地的电视台全面登陆;在安徽、福建、山东、辽宁等省卫视上也大量监测到iPhone广告;另外,不少地方电视台的有线频道也已看到新版iPhone广告的身影。
自去年3G牌照发牌后,运营商先后展开猛烈的宣传攻势。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去年通讯行业品牌在网络广告上投放额比2008增长54%。其中,中国移动以6.2亿元居第一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以4.3亿元和3.9亿元位列第二、三位。易观国际分析指出,去年三大运营商主打各自的3G品牌,移动的“G3”、联通的“沃·3G”与电信的“天翼”占广告投放的主要部分。
从去年11月20日开始,联通已经通过各大城市的车站路牌和央视发布铺天盖地的广告进行品牌塑造,更在网络广告投入上首次超过移动。从12月中旬开始,联通还展开在全国大城市的路演,直接向用户演示iPhone,现场有客服人员进行培训,讲解iPhone的产品功能和特点,每地全天共进行至少6场次的培训。
从路牌广告加单一媒体的广告到全方位覆盖电视的广告,联通的这波宣传势头更猛。借助于电视在中国的普及和大众依赖电视的休闲习惯,联通将进一步提升自己在3G领域的形象。
宣传重点向3G倾斜
从最新发布的广告看,联通iPhone最新广告分为照片篇、礼品篇和天气篇。“iPhone拥有各类应用程序,有应用程序告诉你何时有航班,有应用程序告诉你何时有风雨,有的让你挥洒汗水,有的让你挥发灵感,有应用程序让参观更容易……超过十万个应用程序几乎能做任何事情,只在iPhone。”这是其中天气篇的广告语。
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没有吸引眼球的明星助阵,新广告只是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联通iPhone 3G手机令人眼花缭乱的强大应用功能,这更像是一次正式的产品介绍和演示。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关心3G手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运营商所承诺的畅游网络、无线上网的功能,3G技术究竟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联通新广告用丰富的应用功能充分抓住消费者的这一心理,一些颇具特色的创意软件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联通欲藉此让人们重新认识iPhone作为3G手机所应发挥的作用,点燃人们体验3G生活的欲望。iPhone不只是可以发短信、打电话的2G手机,高速上网的便捷和应用软件的丰富才是iPhone的本来面目。
经过前期的造势,iPhone的每一步举动都能引起业界的讨论,联通已成功获足够的曝光度,其宣传策略就已经开始向用户体验和应用推广方向转变。从前期的品牌塑造转向下一阶段应用功能的宣传,联通引领3G行业的竞争逐步升级。
3G竞争转入应用角逐
联通新广告的内容折射出其营销手段开始发生变化。三大运营商在经过了前期的网络建设和终端丰富的竞争后,将迎来内容应用和用户体验方面的角逐,打造特色应用将是下一回合的关键词。3G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尤其是中高端市场,运营商的综合服务能力面临考验。
目前,众多设备制造商、操作系统厂商已分别建立自己的应用商店,比如苹果的应用商店、Palm的软件商店、诺基亚的Ovi以及Google的Android,三大运营商也于去年相继建立起应用商店,近期又先后宣布打造自己的内容基地,早早布局,寻找3G下一发展阶段的利润增长点。
除了在打造自己应用平台和内容创新,运营商可以将3G技术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近日,由南方医院和中国联通广东公司联合打造的远程医学中心正式启动,南方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利用广东联通的系统,将使边缘地区的民众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其中,可提供高达7.2M下行带宽的无线通讯信道的联通WCDMA 3G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南方医院的救护车都安装了WCDMA的模块,使南方医院的急救医疗行为延伸到抢救的第一现场,及时将现场病人的医疗诊断数据传输到后台,提高了抢救的速率。
围绕3G应用而展开的分食3G蛋糕的第二阶段战役已经打响。在内容为王的3G时代,运营商的竞争已超越单纯依靠技术的阶段,包括网络、资费、终端、应用在内的综合服务能力将成为运营商竞争成败的关键。
从联通iPhone来势汹汹的大规模宣传势头可以看出,未来运营商将发挥其在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在内容应用和用户体验上做文章,让“通信改变生活”不只停留在口号上,可以预见,各大运营商将推出更丰富的内容,引领用户真正体验3G生活。 本报记者 李晓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