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的通信运营商近期开始对手机“黄段子”采取措施——认定为发送不良信息的手机号码,将暂停其短信功能并交由执法部门处置。
此举一出,叫好与质疑之声同起。一些专家认为,电信运营商采取这类措施的出发点值得赞同,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公民个人隐私权和通信权的保护,把握好“公私”界线。一些用户则认为,应将惩戒重点瞄准那些手机不良信息的制造者、获利者。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18日表示,目前已经对发送低俗内容的手机号码采取“叫停”措施:一经发现有手机发送黄色短信等不良信息,即暂停该号码的短信功能,并移交相关部门进一步处置。
上海移动介绍说,“不良信息”的认定主要依据有关部门已经确定的13项“低俗内容”的技术标准,包括“表现或隐晦表现性行为、令人产生性联想、具有挑逗性或者侮辱性的内容”“对人体性部位的直接暴露和描写”“以挑逗性标题吸引点击”等。
目前上海移动主要通过系统自动监测和用户举报发现上述不良信息。一旦发现不良信息,上海移动将立即暂停此号码的短信功能,并将号码移交给有关部门;如果最后认定没有问题,此手机的短信功能将得以恢复。上海移动媒体联络人介绍说:“从理论上讲,只要手机一发送‘黄段子’,就将被发现并被暂停短信功能。”这位联络人同时表示,上海移动将进一步加快流程优化,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监测力度,并进一步完善与执法机关的工作流程,配合其对明显违法违规内容的惩处。
近日向手机不良信息说“不”的还有其他省市。比如,北京移动日前表示,将会严格根据有关部门文件要求,经系统监控或客户举报,查证用户是否发送了违规信息,并依据相关部门的要求,配合进行关闭短信功能的处理。北京联通、北京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纷纷效法。在广东,电信运营商也开始采取类似措施整治手机短信“涉黄”问题。
尽管没有如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采取“手机发黄色短信经确认后号码将作废”的措施,但是京、沪、粤等地祭出的“狠招”,仍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各界加大打击网络色情力度的行动之一。
不少手机用户对运营商此举表示支持,一些孩子的家长尤为赞同。上海一位年轻的父亲施志华说,黄色短信的泛滥让家长很担心,因为青少年对“黄色信息”缺乏免疫力。他认为,“关键问题还是切断所有低俗信息传播的途径,让孩子接触不到这些不良内容”。
不过,争议同样随处可闻。新华网网友“颠笨笨”发帖说:“在成人世界,偶尔的亲密短信是伴侣间调剂的方法,这也需要被人监测吗?”这位网友还认为,要实施上述措施,需考虑手机使用者的年龄。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政法学院院长薄海豹认为,在处置手机“黄段子”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有待明晰。
首先是“黄色短信等不良信息”的界定是否有据可依并具有操作性?根据有关电信运营商的解释,“不良信息”的认定主要依据有关部门已经确定的13项“低俗内容”的技术标准,这应该说是有依据的。但目前的问题是:对这些标准的描述还是有些含糊不清,公众的界定可能与实际操作中的界定标准不一致,这就会导致各方在认识上莫衷一是。
其次是并不具备执法权的有关电信运营商,是否有实施暂停短信功能措施的权力和资格。薄海豹认为,应当明确,电信运营商只能配合具有执法权的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也就是说,电信运营商行使的是监测和报告不良信息的职责,而真正有权采取措施的仍然是执法部门”。
最后就是个人权利的保护问题。薄海豹认为,电信运营商采取这样措施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公民个人隐私权和通信权的保护,要严格把握“私权”和“公权”之间的分界线。
一些手机用户还提出,手机“黄毒”的真正源头并非是普通用户,而是制造这些信息并从中获利的内容及服务提供商。因此,电信运营商也应自查自纠,同时对用户进行惩罚时应有所区分,避免“伤及无辜”,特别应对不良信息的制造者、获利者进行惩戒。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