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信诈骗案月均900起 策划公司出诈骗点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北京电信诈骗案月均900起 策划公司出诈骗点子
2009年11月24日 08:41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日,市民手机上陆续收到了来自北京警方的防范电信诈骗提醒信息。据介绍,这是北京警方开展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的宣传。从11月9日专项行动开始,警方已防范电信诈骗案件1700余起,挽回损失1570余万元。专项行动仍将持续。重点防范年末容易出现的退税、抽奖等诈骗行为。

  本报讯 (记者田北北)昨日,北京警方介绍称,从11月9日起,开展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各区县公安分局采取措施提醒市民。同时,警方已与通讯部门联手展开宣传,向市民手机发送防范诈骗短信。据了解,今年1至10月,全市共发生电信诈骗案件9000余起,涉案总值达2.7亿元。

  据介绍,自北京警方开展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10多天以来,共防范电信诈骗案件1700余起,挽回损失1570余万元。虽然在警方的层层防范下,这期间仍发案300余起。警方介绍,目前境内外犯罪人员相互勾结诈骗作案增加,给防范增加了难度,为了想出更多的招数欺骗市民,不法分子还特意找到一些策划公司出谋划策。

  警方介绍,不法分子在应对警方的打击时也采用了一些骗术改进方式,例如过去的网络电话诈骗,他们通过一些渠道改换成了落地号码,这样事主在接到电话后回拨过去,增加了信任程度。还有的是采用传透功能改变来电号码,有些事主接到来电后显示的是朋友或家人的号码;甚至有些伪装成“110”等执法电话。

  昨日,北京市公安局反诈骗专家金大志警官坐镇110指挥中心,他介绍,目前在北京发案最多的诈骗案件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电话欠费类;第二种是汽车退税类;第三种是虚假股票、彩票信息类。他提醒,这些诈骗作案手段并不特别,不法分子主要抓住了事主贪财的心理。如果市民遇到这样的事件,一定不能轻信,尽快报警。

  案例1

  “牢狱”恐吓骗教授260万

  3月中旬,在海淀某大学工作的张教授接到电话,对方自称电信工作人员,告知他固定电话欠费3000余元,并给张教授提供了一个查询电话,待张教授回拨过去,一个自称昌平刑警支队警官的男子告诉张教授,他被卷入一起全国性的洗钱大案,如果不转出账户中的资金,就将面临牢狱之灾。担惊受怕的张教授将所有存款转至对方账户,结果近260万元被骗。

  警方拆招:特殊软件可显任意号

  对此,朝阳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的车警官说,这显然是对方用了“显号软件”。他说,这种软件在网上200元就能买到,连查号台“10086”的号码都会显示在对方的手机上。而此案的关键就在于,公安机关绝对不会让市民把钱打到所谓的公共账号上,“即使需要冻结、查封对方账户,警方也会出示正规的法律手续。”

  案例2

  “中奖”诱惑挖连环陷阱

  11月13日上午,张先生在交道口南大街的一个自助银行内刚要汇款,便被警方拦截。张先生介绍,他上网时,网站突然跳出了一个“福利彩票官方网站”的网页,称如果成为网站会员,可预知彩票的中奖信息。“我看了一下网站上的评论,很多人都中奖了,我觉得挺好就打算汇给其每个月368元的“会员费”。

  警方拆招:彩票预测没有官方网站

  “福利彩票并没有所谓的官方网站,更不会让你花钱入会员了。”东城区交道口派出所的支警官说,这是个典型的金融诈骗,对方首先会让你“入会”,然后让你交纳更多数额的“保密费”、“取号费”等各种费用,让你不得不一再投钱。支警官解释说,中国没有彩票预测官方网站。

  相关新闻

  电话欠费诈骗案首例宣判

  主犯在台湾操纵行骗,两名负责取款“马仔”获刑

  本报讯 由台湾人在台湾实施电话诈骗,再由境内“马仔”去银行提款转移销赃。昨日,以电话欠费为由诈骗的案件首次判决。西城法院一审依法对两名涉案人员分别判处徒刑11年和7年10个月。

  据受害人赵先生回忆,今年3月3日他接到一个录音电话,称其涉嫌与一起洗黑钱案件有关,让其把账户资金转账。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转账30万元后知道被骗。其余被害人的经历均与赵先生类似。被骗金额从2万至16万不等,此案涉及金额共约60余万。

  昨天庭审的两名被告人在诈骗环节只负责提取赃款,而幕后指示是一台湾人。据指控,两名被告人在明知他人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下,仍为其支取被害人被诈骗的款项,共计60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本案系共同犯罪,二被告虽然没有直接和被害人接触,但亦积极参与犯罪活动,均已构成诈骗。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1年、7年10个月。据警方介绍,由于主犯在台湾行骗,侦查困难较大,目前仍在追查。

  防骗提醒

  四类骗术春节前后多发

  警方介绍,春节前后,4类案件最为突出,昨天,北京警方为市民们揭秘不法人员的各种骗局。

  1、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诈骗。不法分子主动拨打居民家座机电话,冒充是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称事主名下登记的座机电话有高额欠费情况,并称事主个人信息可能被他人冒用,事主银行账户存款涉嫌洗钱或诈骗犯罪,存款会受到损失等引诱事主上当。

  2、各类虚假中奖诈骗。骗子利用网络和电话、短信形式发布中奖信息,诱骗事主上当后让事主缴纳公证费、拍卖费等。

  3、购房或购车退税诈骗。利用各种非法路径获知事主购房、购车信息后,冒充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以可退还部分税款为名,指引事主在自动取款机上转账。

  4、网络炒股诈骗。在网上制作虚假股票投资网站,利用现今股票指数较低,炒股人均抱有“抄底”赚钱的心理,以透露、贩卖股市内部消息、代炒股票、贩卖虚假股票投资软件等形式诱骗事主投资。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田北北 朱燕 刘洋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