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联通10月推单向收费 3G或走向大规模普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电信联通10月推单向收费 3G或走向大规模普及
2009年09月24日 14:35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G发展日渐步入平民时代。来自多家媒体21日的消息称,中国电信将从10月1日起,“我的e家”、“商务领航”和“天翼商旅”套餐新增客户,在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范围内使用天翼手机率先享受接听免费服务,原有手机用户也将陆续实现自动升级。这标志着消费者盼了多年也未在2G时代实现的手机通话单向收费,到了3G时代终见曙光。

  除了中电信,中联通也将面向新发展的3G用户推出接听免费服务。三大运营商除了中移动,均已向手机用户敞开了大门。电信市场眼下较为弱势的运营商如此大刀阔斧的创新力令用户欣喜,也预示打破一家独大的电信业重组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电信联通10月共推单向收费,3G渐趋平民化

  中电信眼下这道资费创举备受用户关注。据了解,普通手机用户只要任选一款天翼商旅套餐(最低档位仅为69元),即永久可享受接听免费;加入我的e家、商务领航,门槛则更低。而且,加入以上三类套餐的用户还可同时享受套餐内其它优惠。老客户更可陆续自动升级。

  这与即将正式3G商用的中联通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据了解,其计划推出的新资费套餐也将于10月1日起,面向新发展的3G用户实现通话免接听费的优惠服务。自此,除了中国移动需要用户月消费589元以上,方可实现接听免费,中国的电信市场基本实现了真正的平民化使用消费。

  3G资费下降成大势所趋,用户通信福利提升在即

  从今年以来的整个电信市场需求和走势来看,不单是通话收费“双变单”,包括上网费等在内的整个通信资费下调已成大趋势。这可被视作三大运营商3G竞争渐入实境的一大标志。在资费、业务、终端等为落点的PK加剧时,中国电信此前将普遍包月上百元的资费一下降至最低的19元,就足够让整个用户市场反响强烈。

  以眼下最热的“校园套餐“为例,中国电信号码之间互打免费成为中电信吸引学生用户的最大亮点。此外,广大学生在校园范围内拨打电话,不分本地、长途均为0.1元/分钟;在校园之外拨打电话,不分本地和长途均0.2元/分钟,已经创出电信资费新低。

  最后商用3G的中联通也颇有在资费上“一鸣惊人”的阵势。据了解,其在全新的资费套餐中增加了96元、126元和156元三档低价套餐,取消了原先1686元的套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3G业务的各种应用也渐入高潮。其中,手机支付业务作为三家运营商的重推业务进入了试点商用阶段,物联网业务也在竞逐中渐聚人气。

  从本次中国国际通信展来看,中国电信已率先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真正实现了与银行卡功能等同的“手机支付”。其重点展示了包括移动宽带、全球眼手机监控、天翼Live等全国主要3G业务;中国联通展示了可视电话、手机上网、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多项基于WCDMA技术标准的3G业务;中国移动的移动Widget、OPhone等最新产品也一并亮相。

  资费和业务的双发力对用户将是最大的福祉,对打破眼下3G发展桎梏,促进其走向大规应用也是一大利好。

  弱势运营商创新力最大,继续造福用户还需政策扶持

  这可被视作对整个电信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破冰之举,不单对中移动一家独大的市场地位提出重大挑战,站在用户角度,更是使最平民阶层的用户在资费和体验上,从无从选择到随心所欲,彻底告别了双向收费时代望眼欲穿的艰难。

  从深层意义上说,此次改革创新是弱势运营商献给所有市场用户的最大彩礼。作为移动市场的两位后生,率先向最广大的用户群体破冰移动资费,不只助推电信业从单一依靠语音业务的局面,向3G时代数据增值业务全面开花的局势演变,利于3G业务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更将对整个电信消费市场习惯和用户消费模式构成重大变革。

  据了解,为配合此次行动,中国电信还将陆续推出70余款千元3G天翼手机。终端与通信资费的双下调,意味着运营商旨在通过创新提升增值等各类3G应用业务的内容和价值增收,这对于广大用户群体更充分地享受3G技术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意义重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业界乃至相关监管层理应给予眼下的弱势运营商更多关注和扶持。打破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给予弱势3G运营商良性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其造福与民的创新力,影响的不仅是电信业的长远发展,更是整个市场经济和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这既是最广大的市场用户对运营商今后发展的更高寄望,也是弱势运营商对相关决策、监管层的更高期许。翁佳焰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