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与厂商争利交火:程序商店前景被高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运营商与厂商争利交火:程序商店前景被高估
2009年08月14日 14:35 来源:IT时代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成功仅是个例,主要得益于iPhone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及其用户黏性。这一领域并非遍地是金,对于一心想挤进这一市场的厂商来说,一定得谨小慎微

  应用程序商店最近成了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7月14日,苹果发表声明称,其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的软件下载量突破了15亿次,付费和免费的程序总数超过了6.5万个,而在一年前,这个数字仅为500个。

  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火爆,引发了众多竞争对手纷纷效仿,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都试图往里挤。目前为止,除苹果外,谷歌、诺基亚和RIM、Palm等一些实力强劲的巨头,都搭建了应用程序商店。谷歌欲撼动苹果的霸权,而诺基亚自从确立向互联网转型以来,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欲就与日俱增。此外,韩国手机厂商LG电子、三星已经公布了此类计划。今年6月,国内手机厂商宇龙酷派的应用程序商店也正式亮相,成为国内首家涉足这一领域的厂家。

  相比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野心更大,沃达丰、Verizon无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就试图通过应用程序商店,控制数据业务产业链,不愿再沦为手机厂商的通道。随着进入厂商越来越多,竞争将越发激烈,运营商与手机厂商的矛盾也开始激化。

  苹果AppStore的成功,能否说明应用程序商店前景无限?目前看来,Palm、RIM、诺基亚和谷歌在应用程序商店的表现均难以令人满意。当众多的厂商都将重金投向应用商店的时候,同质化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蜂拥而入

  去年7月11日,苹果软件商店“AppStore”上线,当时,除了苹果外,其他企业都在冷眼旁观,没抱多大兴趣。今年7月14日,苹果称,在运营第一年内,其软件商店下载量已经突破15亿次,遥遥领先同行的竞争对手。而在今年4月份,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下载量刚突破了10亿次大关。

  苹果透露,截至今年7月初,其网上软件商店在77个国家内共有6.5万款软件。按照苹果的商业模式,软件商店的应用软件销售所得70%归开发商,苹果得30%,这已为苹果带来了数亿美元的营收。

  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Re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14年,手机应用商店直接和间接营收将达到250亿美元。见苹果在这一领域大获成功,RIM、Palm、微软、诺基亚、谷歌、LG以及中国的宇龙酷派都加了进来。现在看来,除苹果外,手机应用商店只是看起来诱人而已。

  记者发现,手机制造商RIM和Palm的应用程序商店的下载量,都与苹果相差甚远。RIM应用程序商店“AppWorld”自今年4月开设以来,截至7 月6日,其应用程序数量已经翻了一番,达到2000个,但与苹果的6.5万个不在同一级别。RIM并未透露具体的软件下载量。

  “我认为,只要软件类型丰富,软件数量的多少并不重要。”RIM全球联盟副总裁杰夫·麦克道尔对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相当满意,我们的软件店虽然数量不如苹果,但种类丰富多样。今年7月,RIM的应用程序商店向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用户开放,未来数月内还计划向巴西等国家用户开放,以吸引竞争对手的用户倒戈。据麦克道尔称,开发者正在对软件进行调整,使之符合海外用户口味。

  投资公司NeedhamCo。分析师查利·沃尔夫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苹果手机应用商店软件数量遥遥领先,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苹果3GS版iPhone上市3天销量就超过了100万部。

  “RIM在与苹果的竞争中渐落下风,尽管目前这一问题对RIM造成的影响并不大,但未来的影响却是不可忽略的。”沃尔夫这样对RIM提醒道。

  尽管应用程序商店前景尚不明朗,但目前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在为此疯狂。LG网上应用软件商店近日上线,共有1400款软件,面向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太地区市场上线,先面向部分亚洲国家市场,年底前将在全球铺开。不过,LG还没有让软件商店登陆美国的计划。那里是苹果iPhone和RIM黑莓的大本营。 LG的触摸屏手机在国际市场上有一点吸引力,但软件方面是它的一大劣势,LG想通过应用程序商店来加以改变。

  AppStore的成功,离不开iPhone的强大号召力,其时尚华丽的外观设计,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触控技术,使用户对其产生了依赖性。现在,其他手机厂商也加入了该领域,会不会获得和苹果一样的成功?这是不该被漠视的问题。如果终端吸引力不够,其应用商店就会大打折扣,开发人员也缺乏足够的参与热情。

  运营商搅局

  “所有喜欢iPhone的用户都是我的用户,不是你的用户。尽管使用你的网络,但所有的东西都是在我的网上下载的,而且钱都付给我了。”苹果CEO乔布斯的这番话,深深地刺痛所有的移动运营商,迫使它们下决心作出改变。

  相比苹果等手机制造商,运营商在手机应用商店有其优势——手机用户量巨大,而随着3G的普及,运营商深度定制越来越普遍,也有利其开展数据业务。“我们并不喜欢移动市场出现的新商业模式。”王建宙对苹果模式持抵触情绪,“我们能够维持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因为我们拥有手机用户。”他曾多次表示,中国移动不愿沦为手机厂商的通道。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试图通过手机应用商店,遏制手机厂商抢食数据业务。7月14日,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无线对外宣称,公司将推出名为“GigaOm”的应用程序商店,目前正在考虑如何吸引更多软件开发者参与。

  在行业人士看来,Verizon无线此举意在针对苹果与ATT的联姻。Verizon无线现有8000万手机用户。但自2007年6月以来,它受到了ATT的强烈冲击,对方与苹果达成iPhone独家销售协议,蚕食自己的高端市场。

  “GigaOm”应用程序商店的推出,有望遏制苹果与ATT进一步蚕食自己的市场。Verizon无线新闻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英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也计划推出应用程序商店,为开发商提供软件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上线后,用户可以下载游戏、新闻等内容。开发者可以直接通过沃达丰的计费系统向客户销售软件,并获70%的销售收入。沃达丰称,首批软件将于年底前登陆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市场。

  另外,中国的三家运营商都将推出应用程序商店,中国移动最早作出响应,这也是它与苹果iPhone谈判告吹的主要原因。一位知情人士向《IT时代周刊》透露,与苹果谈判破裂后,中国移动加速了对网上程序商店的筹备。中国移动将推出MobileMarket平台,允许独立开发者及公司上传和出售应用程序,可对用户进行深度锁定,并产生聚合效应。预计该平台将于2009年底发布。王建宙表示,中国移动的应用程序商店在对外合作上持开放态度,所有软件、应用开发者的商品都可以在“商店”里出售。

  运营商只是希望将手机用户作为终端和内容接受者,而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则希望运营商仅仅是一个“通道”。它们都想加强对用户的黏性,控制产业链。随着双方在数据业务上的争夺,冲突已不可避免。

  免费模式引争议

  随着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掘金”应用程序商店,6月初,国产手机厂商宇龙酷派推出了国内首家3G手机应用程序商店Coolmart。

  宇龙酷派品牌总监古勇对《IT时代周刊》表示,Coolmart早期采用免费模式,以培育用户的消费习惯,待业务成熟后再考虑收费。目前,Coolmart已经应用于酷派N900等高端3G智能手机中,有数百种免费应用程序可供下载,包括图书、影片、音乐、软件、Flash、图片、主题七大类型。

  “酷派应用程序商店还处于探索期,不会刻意复制苹果模式,但会适当借鉴苹果、诺基亚等国际巨头在应用程序商店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古勇看来,免费模式有利于迅速提升宇龙酷派的影响力,聚集人气,进而刺激用户的使用兴趣。

  宇龙酷派的程序基本分为几块:一是自身研发团队开发的程序;二是购买版权的程序;三是一些爱好者和发烧者开发的程序,不过这部分比较少,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还需要规范。

  苹果应用程序商店创造了巨大的收益和利润,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成功具备了几个必备条件:国外付费的消费习惯、成熟的支付渠道、众多的程序开发者以及iPhone独到的用户黏性,等等。将在国外成功的模式照搬到中国市场,不一定会获得成功。通信专家曾建秋虽然看好业务应用在3G时代的重要意义,但对这一领域的前景仍感担忧。

  记者从宇龙酷派品牌部人士了解到,他们也在为收费与免费而困惑。该人士认为,从过去经验来看,手机应用上的收费模式在国内基本走不通。很多人气不错的业务应用,一旦转为收费,立刻遭用户抵制。但他认为,随着3G的普及,这些情况将逐渐得到改善。现在,宇龙酷派所做的就是提供好的应用软件,培养用户的忠诚度,提前卡位。

  在业内人士看来,应用程序商店在国内市场的阻力超乎想象,不仅是手机厂商,运营商亦如此。长期的免费下载,程序的外部开发者不加进来,应用程序就十分单一,激不起用户的兴趣。宇龙酷派也看到了这一点,近日,它与深圳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双方将在内容上合作,丰富内容应用资源。

  从目前来看,应用程序商店并非遍地是金,获得成功的也只有苹果一家。即使是苹果的软件商店,大部分程序也无人问津,据悉,排名100位以后的应用程序,每天的下载次数仅有可怜的几次。这也意味着,应用程序并不全是香饽饽,暗藏着太大的风险。

【编辑:段红彪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