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和手机的融合无疑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手机巨头忙着和电脑巨头结盟联姻。诺基亚上月刚刚和英特尔达成协议相互授权,这几天又宣布和微软合作,共同开发手机版office和统一通信产品。对诺基亚这家拥有着全球40%手机市场份额的巨无霸来说,这种“开放”的态度、积极的结盟动作在过去甚为少见,为什么今年如此频繁上演呢?3C融合的业界发展趋势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最直接的推动力量恐怕还是来自互联网厂商的威胁,尤其是谷歌。
为什么不说是苹果呢?因为苹果公司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具备互联网行业的标志性特点———自由和开放,即使它在IT产品的工艺美学上达到了极致。但无论是早年的Mac电脑,还是今天的IPhone手机,苹果公司都一贯坚持从硬件到软件自家一手包办的做法,就算是和运营商合作,也要强行分成,颇有艺术家偏执狂的特色。谷歌则不同,其发家之本的搜索引擎本身就是基于海量网页内容基础之上的整合再营销,平台化运作的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了它需要争取最大规模的合作伙伴,于是我们看到它在进军手机行业之初就保持着开放特色,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诞生。Android和电脑领域的Linux一样,底层源代码免费公开,硬件架构也开放给各家厂商自由搭配,这种自由度不仅让全球运营商、知名手机厂商大感“欣慰”,就连中国的山寨手机厂商也十分青睐,纷纷制定出了年内上马山寨Android手机的计划。
相比之下,无论是诺基亚、英特尔还是微软,仍然沉迷于过去相对封闭的发展模式,要么纯粹买硬件、要么简单卖软件,竞争力自然大打折扣。或许借助技术领先,短时间内这些巨头们不愁没有生意做,但是从长远看,他们的霸权已经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很显然,三大巨头自身也认识到了这种威胁,所以才出现了密集的结盟事件,应对互联网开放模式的挑战已经成为了它们的当务之急。那么,巨头们的强强联手能否有效对抗谷歌倡导的免费开放模式呢?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不少悬念。
根据诺基亚和英特尔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MID设备;微软和诺基亚联手则会主攻手机商用软件。基本上来说,无论哪种合作都只是局部性,毕竟各大巨头都有自身的既有利益需要保护。这种局部性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结盟效果的局限性。举个例子,诺基亚不会放弃其自有的Symbian操作系统,就算和英特尔开发了新的基于Linux的智能手机系统,也不会广泛用于其普通手机产品。这样一来诺基亚的产品线不得不被割裂成两个部分,MID和手机产品的软件、服务、应用商业也将独立分开,很难统一到一个平台。此外,诺基亚开发的新系统再好,也很难获得其竞争对手三星、LG、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的认可和热捧,而这势必又会造成平台资源的浪费,不如谷歌Android的第三方独立身份来得有亲和力。
程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