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富士康员工自杀与性格特征家庭环境有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郭台铭:富士康员工自杀与性格特征家庭环境有关
2010年05月27日 08:5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富士康总裁郭台铭成为瞩目的焦点,走到哪里都被记者所包围。南方日报记者丁玎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天上午,郭台铭飞赴深圳,对于富士康今年频频发生的员工坠楼事件,首度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来自美国、德国、台湾、香港,以及内地北京、上海广州等近百家中外媒体记者两百多人,前往富士康龙华厂区进行采访。

  大概中午11时40分,郭台铭带领记者到F区的主板生产线生产车间参观。该车间的事业部朱主管告诉记者,富士康每个员工在住宿、伙食、工资以及加班上的总成本达到2600元,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正常8小时加2个小时的加班,很多人愿意加班。而记者表示,是不是因为富士康的基本工资太低,才导致员工们普遍通过加班增加收入?朱主管表示,富士康员工的基本工资900元,在全国是最高的。之后,郭台铭带领记者参观富士康的员工关爱中心。

  最后,随郭台铭来到正在富士康召开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心理暨社会学专家团调研座谈会”现场,向媒体介绍富士康应对跳楼事件所采取的四大措施。

  一是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目前已经有70位咨询专家通过考试,未来将建立1000人规模的咨询师队伍;二是成立“相亲相爱”小组,每50个人一组,相互关照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三是在所有的宿舍区域建立150万平方米的防护网,阻止员工跳楼;四是对新员工进行心理测试,希望能够提前掌握员工的心理状态,及早应对。

  “我们正在建的150万平方米的防护网包括天网、地网、隐性防护网,虽然听起来是一个很笨的方法,但是还是希望通过这些举措,防止坠楼事件的再次发生。最主要的自杀原因不是来自工作压力,而主要和员工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家庭环境有关。”

  郭台铭当场表示,对于接连发生的坠楼事件,他向所有的富士康员工及其家属表示歉意。这两个月以来,他最怕晚上11点以后,到凌晨的这一段时间接到电话。现在即使把他从顶楼丢下去也不能保证没有下一个自杀者,所以他“除了道歉还是道歉,除了痛惜还是痛惜”。同时,他向记者们三鞠躬,希望媒体多报道富士康光明的一面。

  最后,郭台铭表示,富士康将降低员工坠楼的抚恤金赔偿,过高的抚恤金有变相鼓励之嫌疑,以后将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赔偿抚恤。

  痛失两位亲人对死亡有更深的感受

  郭台铭介绍,为了应对自杀事件,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富士康已经在本周一开始着手,将富士康所有员工,以50人一组成立“相亲相爱”小组,每两周训练800名组长。

  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分组工作还没有完成,前天下午就又发生了员工坠楼事件。自杀倾向,在心理学上有两个星期的潜伏期,他们希望小组成员相互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报者给予奖励。

  “我在过去几年已经先后失去了糟糠之妻和亲弟弟两位亲人,是我亲自把他们抱进了棺材,我对于死亡有着不同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关爱,然而目前我们做的不够,很多隐性自杀者不愿意被发现。”

  他透漏,5月6日凌晨坠楼的富士康员工卢新,之前产生被追杀的幻觉,公司欲将其送回家然而其自己又回到了公司,后来自己一个人打的去外边咨询精神科医生,回到公司之后又说的士司机像魔鬼一样追杀他,当天晚上,卢新就坠楼身亡。卢新死亡后,富士康获悉该员工在遗书中写道“打开遗书全家不得好死”。郭台铭表示,他们没有照顾好卢新,不应该将其安排在6楼。

  郭台铭表示,富士康在内地有82万员工,富士康是一个企业不是一个社会,有社会功能但是不具备社会机制,也没有政府职能。他希望通过这种自杀防止机制,及时发现员工中的负面信号,尤其是难以捉摸的隐性因素,只有提前发现员工在生活、情感、家庭等方面的问题,才能加以引导。

  员工关爱网开通一月累计立案140件

  昨天中午,郭台铭带领记者参观了富士康的员工关爱中心。记者看到,大厅内几名富士康的员工正在进行咨询。

  郭台铭介绍,他们通过6个月时间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目前100人中已经有70位咨询师通过考试,未来将建立1000人规模的咨询师队伍,深入到一线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同时,4月23日,富士康员工关爱网开通,员工们可以通过网络反映自己遇到的各种困惑。

  记者看到,开通月余时间的员工关爱网,累计立案140件,累计未结案74件,昨天上午半天的时间里,共立案4件。记者表示为何如此多的问题没有结案?其关爱中心主任表示,可能是数据滞后的原因。

  郭台铭说,11起坠楼事件中,只有两人到关爱中心咨询过,其他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表露出来。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