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评审携号转网方案 未涉及现网测试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中国移动评审携号转网方案 未涉及现网测试
2009年08月31日 15:54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移动于8月中旬组织召开了携号转网技术方案及相关规范评审会,会议内容包括对号码携带实验总体技术要求、建设方案以及相关规范的评审决议,同时还包括对阶段性实验成果的总结验收。

  据悉,此次会议主要围绕试点城市设立以来,在携号转网项目中已经形成的技术方案、标准规范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审。“我们在此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较年初相比,携号转网项目各方面都已出现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一位参与携号转网的电信研究院人士向记者表示。

  但当记者问及此次会议最终的技术方案以及涉及运营商的具体规范时,各方均“守口如瓶 ”。“由于携号转网的整体方案还未最终敲定,其中细节牵扯运营商间利益,所以对项目近况的披露需要谨慎。”一位接近该项目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携号转网工作仍处在制定流程规范和内部测试的阶段。”

  会议并未涉及现网测试规划

  为进一步了解此次评审会是否涉及对携号转网现网测试规划的讨论,记者致电海南省通信管理局。该局网络部人士表示,目前仍处试点初期阶段,还未接到现网测试的部署规划。

  另一方面,由于携号转网关系到用户资费及网间结算,实现现网测试势必牵扯运营商的后台系统改造,记者同时也致电承担中国移动大部分省份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的亚信公司求证,“目前我们还未接到有关运营商携号转网的后台改造项目”,亚信市场部总监薛森告诉记者。

  前述接近该项目的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此次会议还属于运营商,工信部电信管理局、电信研究院等方面的一个内部技术评定会,只针对携号转网项目的部分技术方案及规范的成果验收,整体方案还没有正式成型,因此未邀请设备厂商、网络建设部门参与,试点城市的携号转网项目距离现网测试还有很大距离。

  规范内容繁琐拖长内部测试

  当问及已实施半年的“内部测试”是否过于“漫长”时,前述参与携号转网项目的电信研究院人士告诉记者,携号转网方案涉及的环节确实很多,其中包括方案制定、内部测试、内部使用、统一宣传、用户投诉处理等工作模块,每一环节都需要长时间的论证和测试。单是技术方案,就包含数据库查询、管理流程、2G/3G区别等环节。“一旦地方管局决定进行携号转网的现场试验,除了具体完善的流程规范以外,还需要准备号码携带的组织架构、应急预案以及用户协调受理方案等等。”该人士补充道。

  而携号转网业务流程规范也是拖延前期时间的主要环节。“就拿转网申请受理方的选择为例,运营商就存在很大争议,究竟是号码转入方还是转出方来受理申请业务,这将会对运营商的用户离网率产生直接影响,而类似这种牵扯运营商利益的流程设置还有很多。”上述曾参与过该项目的研究院人士“点破”了其中道理。

  试点成功1~2年后全国推广

  对于业内普遍关心的携号转网“时间表”,前述参与携号转网的电信研究院人士表示,“原定于今年4季度开始的试点城市试商用计划,在讨论之初就有人表示太过急迫,以此次评审会所递交的方案进展程度来看,确实很难按时完成任务”。

  当谈及携号转网政策的全国推广,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表示,“先不说试点城市的政策实施还没有明确‘时间表’,就算在试点城市试验成功,光是全国运营商网络后台数据库相关的改造起码就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短期内用户享受号码可携带的益处还不现实”。

  “而另一方面,中国移动2009年的半年财报已经披露,我们看到其用户增长速率正在放缓,‘奔跑的大象’终于放慢了脚步,面对这种形势,政府绝不会贸然出台携号转网政策,这将对运营商产生不利影响。”该专家表示。

  最终实现“双向自由转网”

  已确认的消息是,目前海南和天津这两处号码可携带的试点地区,分别担负着不同的携号转网方案。

  电信研究院专家廖小伟对此表示:“尽管目前两地实施方案不尽相同,但最终都以实现‘双向携带’为目的,所谓的非对称管制仅仅是一种手段,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了促进电信运营业的全面竞争。”之所以现阶段实施不同政策,主要还是为国内实施携号转网积累充足的实践经验。

  而从海外运营商的经验看,携号转网不仅能提升用户满意度,对促进资费下调也有明显效果。美国是全球较早实现携号转网的国家,自实现固网与无线网络间自由号码携带后,美国几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优惠促销政策吸引用户,市场竞争行为异常活跃,其中一些运营商的资费调整幅度甚至高达33%。

  不过廖小伟也表示,携号转网政策在国内的表现,最终还取决于技术方案和业务规范,这需要与运营商频繁的交流试验,既要确保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也要避免各运营商间资费“价格战”的出现。

【编辑:王峥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