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信贷消费 是“鸡肋”还是“鸡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家电信贷消费 是“鸡肋”还是“鸡腿”?
2010年04月09日 07:2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家电信贷消费在历经了前几年的“爆炒”后,逐渐陷入“鸡肋”与“鸡腿”之争,而卖场的推行力度也是冷热不均。记者昨日从东莞苏宁了解到,目前家电信贷消费回暖趋势明显,与前几年相比增长率已超过100%,而该卖场更吸引了3到4成的客户,已将其培育为“大鸡腿”,同时本月中旬还将推出全新的“家电易”模式,以助推家电信贷消费。卖场有关人士认为,针对目前的家电信贷消费现状,卖场有必要敢饮头啖汤,作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性化改造,才能做大这一潜在“蛋糕”。

  背景:家电信贷消费遇冷成鸡肋

  如今分期付款消费正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时尚选择,但和购房置车相比,家电信贷消费却有些冷清。由于家电属于耐用消费品,而非价格不菲的奢侈品,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从而使得家电信贷消费在城市遇冷。

  据了解,早在2005年,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全国性家电连锁试水推出了家电信贷消费,携手各银行以“零利率、零首付和零手续费”的三零模式,挖掘这一潜在市场,但相继却遭遇水土不服。

  就实际情况来看,家电信贷主要集中在电脑、数码等3C产品上,目标消费者也多以购买力不强的在校大学生以及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为主,对有消费潜能的家庭群体似乎吸引力不足。

  几大家电连锁近几年始终未对外公布其家电信贷消费在市场份额的占比。有关业内人士则透露称,家电连锁隐而不谈的主要原因是该消费模式所带动的增量不大,信贷消费正逐渐沦为家电零售行业的“鸡肋”。

  个案:挖掘得当培育为“大鸡腿”

  家电信贷消费在东莞的收效如何?“从2008年底至去年的1年多时间里,我们对家电分期付款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重点与建行、中行和招行等银行合作,从银行方面反馈的信息看,家电信贷消费回暖趋势明显,与前几年相比增长率已超过100%。”东莞苏宁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称,尤其是在使用信用卡分期消费方面,建行、招行的客户表现得甚为活跃,约有3至4成客户到该卖场分期付款购买家电。

  他表示,该卖场与银行合作共推出了3月、6月和12月三种分期付款模式,与常规分期消费需支付3%至5%的手续费相比,家电卖场的信贷消费主要在重大活动节点开展,活动期内则免除相关的手续费,并与银行联手展开送赠活动,因挖掘得当已逐渐将家电信贷消费培育成为一块“大鸡腿”。

  而据相关人士亦分析称,受财务结算、消费者消费习惯,以及消费额并不是太大等因素的制约,东莞的家电信消费尚未出现规模化热潮。

  市场动态:苏宁将新推“家电易”模式

  与其他卖场有所不同,东莞苏宁有意在家电信贷消费这一市场深挖潜力。记者从东莞苏宁了解到,鉴于消费者倾向在与银行有合作的大卖场进行分期付款消费,今年4月中旬苏宁将和招商银行展开全方位合作,推出和家装易、车购易相类似的家电易分期付款业务。双方在重大节点给予免息优惠、购物送赠等活动的同时,还将整合双方资源进行品牌推广,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及时向持卡人传递账单、让利信息,从而在线上线下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另外他们还将和建行等开展类似业务,基本相当于给家电信贷消费者9.5折优惠,以让其享受到更为便捷的服务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尽管目前的分期付款消费主要集中在2000元至5000元这一价格带,但上万元的还不多。”该卖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家电易这一全新模式,有望切实满足部分消费群体的需要,培育潜在的客户群。

  业内评点:敢饮头啖汤才能做大“蛋糕”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目前多数消费者在家电信贷消费尚存在一定的顾虑,认为分期付款买家电没有面子,而有需求的年轻一族也只是把信贷消费作为短期调节资金流动的工具。但在合理理财、减轻消费压力,以及培育消费习惯和超前提升品质方面,多数卖场均着墨不多。

  而现阶段的“三零”月月还款模式,同样需要相应的人性化改造,毕竟东莞的务工群体庞大,且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其收入和消费都呈现出集中式的爆发特点,因此很有必要为其量身订制“上半年消费下半年还贷”等新模式。

  姑且不论家电信贷消费到底是“鸡肋”还是“鸡腿”,但从潜在的市场来说,家电信贷消费无疑将拉近与年轻人的情感距离,提升卖场的品牌凝聚力,从而长期培养今后有实力的消费群体,敢饮头啖汤才能做大家电信贷消费“蛋糕”。 (马骏  卢政)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