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启动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首次将网站刊发的数字出版物纳入这一国家级文学奖的评奖范围。这一决定,被很多人视为对数字出版物的认可,也让不少人看到了数字出版物的广阔前景。
其实,近年来有关电子阅读是否将取代传统阅读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原因就在于,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已经对传统出版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据《第一财经周刊》报道,德国出版业杂志《书业报道》去年9月对840位世界各地出版人的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带来的是机会而不是危机。超过50%的人认为,到2018年,数字出版物的规模将超越传统纸质图书。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全球最大的网上图书零售商亚马逊,去年12月25日圣诞节的统计显示,该网站电子图书的销售量首次超过传统印刷书籍,其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也成为该网站历史上售出最多的礼品。难怪法兰克福图书展总裁博斯说,我们今天谈到的书,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印在纸上的书了。
电子出版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578家图书出版社中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约50万种,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25%;电子书发行总量超过3000万册,收入达3亿元,同比增长50%。
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电子阅读器国家
有数据显示,如今我国电子图书的阅读用户已超过7900万,超七成网民都有阅读电子图书的习惯。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方式的数字出版物阅读开始普及,国民各类数字出版物阅读率为24.5%。在人们对各类数字出版物的阅读中,“网络在线阅读”排第一(15.8%),其次是通过“手机阅读”(12.7%)。在全国,甚至有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出版物而不读纸质书。人们接受数字阅读,最大的原因是获取便利(60.1%),其次是信息检索方便(30%)。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文化蓝皮书》指出,未来五年,将有超过30%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由手机用户带动的电子书、数字内容销售将达50亿元人民币。据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
伴随着电子图书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子阅读器也渐渐进入普通人的视野。“2010年将是电子阅读器爆发年”的说法,早在一年前便开始在业内盛行。而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欲出台“电子阅读器产品统一标准”的消息,无疑让更多人对电子图书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据新华网报道,美国研究公司Display Search最近的一份报告预测,2010年中国的电子阅读器销量将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占全球市场的20%;中国将因巨大的人口规模,在2015年之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阅读器市场。
不过,也有人指出,电子图书产业涉及内容生产、出版、电子制造、网络等多个领域,传统出版社、电子阅读器终端厂商、运营商等各方均进入市场竞争,产业链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和瓶颈。
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移动运营商收入过高
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裁杨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电子图书究竟卖的是“电子”(指阅读器终端设备)还是“书”(指图书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内容资源是电子书产业链的核心,而内容匮乏已成国内电子书的一大瓶颈。亚马逊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拥有近40万册正版电子图书、29种杂志和38种报纸可供使用者购买、下载,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款电子书阅读器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购买与下载内容。
电子阅读器则遇到了屏幕技术的制约。在电子书的成本构成中,电子墨水显示屏的成本要占30%以上,而中国大陆目前没有这一技术。据了解,目前市场上90%以上的电子墨水显示屏,都由台湾的元太科技公司生产。
此外,还有不少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电子图书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个人付费率低、资金不足使得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缺失造成数字出版物兼容性不高等等。甚至还有使用者反映电子阅读器中广告多、存在不良程序。
上海理工大学传播学教授周澍民认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形成,是衡量一个国家数字出版产业是否成熟的标志。要想改善我国出版业的状况,就必须建立一条完整合理的数字出版产业链。
他说,合理的产业链包括两方面,一是产业的各个环节分工合理,二是利益分配合理。比如在手机阅读非常发达的日本,就有一条比较合理的产业链。移动运营商所占的收入只占手机阅读收入的9%,而内容和技术商获得大部分收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利益分配是完全不合理的,所以一直发展不下去。“此外,目前数字出版人才的缺口非常大。人才培养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周澍民强调,要提高电子出版物的竞争力,还要打破传统的编辑思维定势,让内容和技术得到很好的融合。比如,电子学术论文期刊通过数据库整合,让人们更易检索相关知识;《瑞丽》杂志则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内容得到更丰富的展现,由此吸引读者,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而对于出版产业“纸墨时代”是否即将远去的争论,周澍民表示,无论是电子阅读器还是传统图书,都只是一个载体而已,更重要的还是内容。如果出现了更好的传播方式使得书籍被淘汰,那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有的历史不会被淘汰,就像毛笔字、雕版印刷品就没有被淘汰,而是变成了艺术品。将来的纸质书也许同样会变成艺术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