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分羹电子阅读器市场 折射产业融合大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华为分羹电子阅读器市场 折射产业融合大势
2010年01月29日 14:18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华为在1月21日首次发布了其移动阅读集成解决方案和产品。华为的这次“跨界”举措相中的当然是电子阅读器的商机和前景,但从目前几乎所有电脑和手机厂商进行的3C布局和全球排名前5位电脑厂商都尝试进军手机业来看,跨界混战所折射出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融合商机。

  阅读器产业竞争帷幕已经拉开

  多项调查报告显示,手机阅读已经成为手机用户使用最为广泛的三大应用之一。2009年的用户数量比2008年增长120%。随着3G商用的深入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日新月异,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手机阅读的用户将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不容置疑,关键是商家如何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

  电子阅读器作为电子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首先出现了火热景象,不仅国内厂商纷纷涉足,而且吸引了众多国外厂商的目光。目前包括惠普、戴尔、联想、华为、方正、长虹、华硕、纽曼、明基在内的近100个品牌都计划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产品。

  此次华为向电子阅读的“跨界”行为,毫无疑问是不想错过和失去这块潜力巨大,增速迅猛的市场。不过就电子阅读器产品而言,国内的汉王目前仍然雄霸着国内95%的市场份额,去年全年共出售了约50万台电子阅读器,因此华为想要在这个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依然任重而道远。

  不过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预测,电子阅读器市场2009年营收增长265%,全球电子阅读器市场出货将在2013年达到2000万部,而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将在未来几年保持年增长率50%以上。甚至有专家推测,半数MP3企业将向电子书阅读器产业转型。由此可见,2010年电子阅读器产业的竞争已经拉开帷幕。

  “跨界”已成3C行业大趋势

  为何手机巨头和PC巨头眼下相继跨入对方领域?据业内人士分析,3C行业里众多企业的“跨界”行为,并非这些企业高管头脑发热的作秀行为。制造商、终端商、内容服务商等产业链各方相互切入,不仅跨领域挖掘新市场的步伐不断增大,而且从战略到产品,更是前瞻性地看到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这个跨界的战场上,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企业之间展开了同质竞争大战。推动这场产业渗透大战的,是移动互联技术融合的趋势。随着3G时代的来临,新的手机产品越来越强调智能化和网络应用功能,与电脑之间的产品差异也越来越模糊。凭借对移动用户使用习惯的熟悉,手机厂商向前跨出一步进军上网本市场变得轻而易举,PC厂商面对这种竞争也做出了应对,于是跨界的产业融合就此展开。

  宏碁董事长王振堂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加快3C产业的融合,PC厂商由于在传统互联网终端上积累的技术优势,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或许将比手机厂商有更大的优势。戴尔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消费业务总经理杨超也表示:“戴尔的消费类电子业务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拓展,因此进军手机,也是自然而然的延伸。”

  目前,谷歌凭借Android的蒸蒸日上,微软、戴尔的强势进入,众多厂商都需要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为自己争得最具优势的一席之地。由此看来,移动互联已经是大势所趋,各3C企业之间的跨界混战不可避免。

  须对消费需求有更精准的把握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PC巨头们杀入手机行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前路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首先,混战尽管让市场更具活力和商机,但在一定程度也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盲目价格战等不正当、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和现象。目前国内市场上Symbian和WindowsMobile智能手机的中低端产品价格已经降到了2000元以下,更加激烈的价格战将为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建起了一道成本壁垒。

  其次,盲目地“跨界”也容易忽视消费者的切身需求。以之前的上网本热降温为例,其价高功能少的低性价比备受消费者诟病,甚至被戏谑为华而不实的“上万本”;以眼下的电子阅读器市场为例,商家热战,消费者却冷眼旁观,究其根本还是其眼下的价格、功能和内容不符合大众阅读习惯。诸如此类的例子说明,跨界之争是必然,但别为了抢用户才跨界。没有了解细分市场,并根据需求在内容和服务上下功夫,跨界恐怕只是虚耗真气。

  目前3C融合的趋势在加剧,相信未来的终端会强大,有更多的创新。无论是手机、阅读器还是上网本,都将因为跨界竞争而更快地发展。企业在这个大背景下需要对消费者习惯有更加精确的把握,才能真正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