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网友在挑选网店时,往往会先查看卖家的信用等级和其他买家给出的评价,不少卖家也将买家的评价视为店铺经营的“生命线”。一些恶意买家抓住这一心理,做起了职业恶评师,以给网店差评作为手段向卖家索要钱财。有网友爆料称,一些职业恶评师的月收入高达上万元。
在最近几个月,这类职业恶评师在网购平台上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记者搜集了一些职业恶评师的常用手段,比如,有的恶评师在挑选卖家时,一般不会选择本市或周边城市的卖家,这样能更好地避免卖家找自己麻烦,同时找一些信誉还不高的卖家下手,尤其是“一钻”以下并且已经加入消保的卖家,因为对于只有“心级”的卖家来说,如有几个差评,店铺经营会受严重影响。还有的职业恶评师则表示,尽量不会在聊天记录上留下把柄,和卖家聊天时,主要强调产品不好,然后通过QQ聊天或者打电话的方式来暗示卖家退钱,而通常卖家一开始也不会想到将电话录音,为了保证自己店铺的信誉度,一些卖家只得无奈地将钱退还。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网购信用等级和评价机制衍生出的“灰色职业”远不止职业恶评师。记者发现,除了专门给人恶评的恶评师外,还有专门帮人删除差评的删差评师,一些删差评师通过向卖家发放小广告,宣称自己可通过网站内部人员进行差评删除,每删一次价格在200—300元不等。业内人士坦言,这和专门的“刷信用”公司有些类似,这类上游公司也是通过给卖家发送信息、广告,称卖家只需付多少钱就能够达到一定的信用等级,从而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高俊认为,网站可以考虑进一步探索对买家实施有条件的实名制,比如买家在进行差评时,必须向网站亮出真实的身份,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卖家被恶意敲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