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2.5亿美金的代价,英特尔选择了和AMD的和解。两家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98%的芯片巨头达成和解,自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那么,此次和解,究竟能给整个产业界和消费者带来什么呢?
和解后市场预期并不乐观
能否因为此次和解,让芯片市场迎来一个更为宽松、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是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威盛集团全球副总裁、威盛电子中国区行政长徐涛在高交会期间的一番言论或许能代表行业界的愿景:“我们希望透过这件事情能够有所改变,因为我们认为CPU这个产业绝对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这样的公平竞争环境,能让整个产业更健康地发展,不仅对威盛有帮助,对于中国整体的芯片产业、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乐观。
首先,和解并没有改变既有的市场格局。在芯片市场,英特尔以超过80%的市场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这种垄断地位也是其能够实施种种垄断措施的基础,而这些垄断措施反过来也进一步巩固了英特尔的垄断地位。此次和解,并没有对于英特尔的垄断地位产生任何的影响。
其次,尽管在此次和解协议中,英特尔答应了“不在竞争中使用破坏性战略”。但什么是“破坏性战略”?双方的协议并没有对此给出明确的界定。即使在达成和解协议之后,英特尔CEO欧德宁并都没有承认广告返款和销售返款是违法行为。而这恰恰是英特尔控制下游厂商、维持其垄断地位的重要手段。
第三,此次和解的达成,可以看作是英特尔对于AMD的单向承诺。对于AMD承诺,并不意味着对于整个产业承诺。对于其他的潜在竞争对手,只要为了自身利益,英特尔没有理由不使用“破坏性战略”。就在双方达成和解不久,《商业周刊》就撰文指出,在解决AMD之后,ARM将成为英特尔集中精力对付的对象。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几年在低功耗计算领域有所建树的威盛也可能会成为英特尔下一步关注的重点对象。
反垄断好戏还在后头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和解是英特尔迫于“来自政府和竞争对手的反垄断压力”而做出的让步。但英特尔CEO欧德宁对此予以否认。他认为英特尔从未对竞争对手采取过任何“破坏性战略”,并相信英特尔未涉及任何不法行为;不仅如此,他还严词抨击纽约州检察长提出的控告毫无根据。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半年前英特尔在欧盟的反垄断诉讼中败诉,被欧盟反垄断委员会课以高达10.6亿欧元(约合14.5亿美元)的罚款,为反垄断案中数额最大的一笔罚金。而对于此次发生在美国本土的反垄断指控,英特尔也表现出信心不足。就在和解达成后不久,欧德宁称“给AMD签下如此大额的支票令人痛苦,但相对于输掉官司所背负的债务而言,12亿美元已经很少了”。事实上,不仅是AMD,芯片产业的其他厂商对于英特尔通过不正当手段压制同行的反竞争行为也多有抱怨。龙芯产业化基地负责人张福新曾对媒体表示,当初正是畏惧英特尔的专利大棒,他们才选择了MIPS处理器架构,绕开了风险。但是,也正由此龙芯至今没有进入主流市场,只能在边缘徘徊。威盛是英特尔垄断行为的另一受害者。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威盛近年来的低迷,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英特尔的反竞争行为。
上海中汇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认为,此次和解事件本身存在加剧垄断的嫌疑。他撰文建议商务部对于两者的和解进行反垄断审查。游云庭律师指出:两家和解,有组成卡特尔的嫌疑;而两者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了90%以上,很有可能对于其他竞争对手如威盛、龙芯以及PC制造商的利益产生影响。
到目前为止,英特尔的垄断行为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引起关注,并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调查。在国内市场,英特尔的垄断行为对于国内芯片产业的影响也已经凸显。业界认为,此次业内人士以及公众对英特尔垄断门的聚焦,将对国内芯片市场的反垄断工作和公平竞争环境营造带来好处。(沈志昂)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