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的谷歌,为什么到了中国市场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这恐怕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国外风光无限的企业巨头,到了中国未必能笑傲江湖。这在商业界,几乎成了一条颠扑不破的“潜规则”。
最近发生在百度和谷歌身上的两组数据颇值得玩味: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了2009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结果百度的市场份额达到81.9%,谷歌中国尽管占据了亚军的位置,却只拿到了可怜的6.7%。二者之间相差超过12倍。
但放眼全球,两家公司恰好颠倒了顺序:6月份谷歌在全球搜索市场上的占有率为68.9%,百度则为6.9%。
为什么会造成180度反差?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的谷歌,为什么到了中国市场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这恐怕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显然,我们不能说百度的研发能力比谷歌更强。事实上,在用户心目中,似乎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谷歌富有创造力,很多新产品都能给人带来“惊艳”的感觉,甚至不少人无比自豪地宣称,用谷歌是“精英”的标志。如果按这说法,百度就只能算是“草根”的代言人了。
其实,这个比喻击中的,恰恰是问题的要害:跨国巨头进入中国公司,往往在品牌上与本土企业存在不小的心理落差,就像一条威猛雄壮的强龙,高高在上。而本土企业只能俯首帖耳,“面朝黄土背朝天”,即便在技术含量高的领域,都干着近乎“体力活”的事情,结果,他们赢得了更多草根的支持。
毕竟在中国市场,草根的人数远远高于精英,何况草根的消费能力,未必就比精英差。
也许有很多人会说,跨国企业在中国打不赢本土企业,是因为“保护主义”的缘故。其实不然,我们所看到的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很多都发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比如说,腾讯把MSN远远地甩在了后头,淘宝几乎把EBAY易趣彻底打垮了,联想在电脑市场始终压制着惠普和戴尔……这些领域,几乎看不到任何保护本土企业的痕迹,甚至可以说,越没有保护的地方,本土企业显现出来的生命力越顽强。
何故?生于斯长于斯,说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的文化,本土企业客观上对用户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有更多的观察和了解,所以,不少企业家在与外企抗争的时候,都会宣称“我们比他们更了解消费者”。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大家对中国市场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对于本土企业来说,中国市场就是它的全部,在这里做不好,它就彻底失败,企业就有倒闭的危险。可是跨国企业不同,中国市场只是它若干个市场中的一个,甚至可能是不那么重要的一个。看看谷歌和百度的全球数据就知道:百度在本土再强,在全球也只能拿到6.9%的份额,这个份额在谷歌全球看来,即使不能说是微不足道,至少也是无关大局。
正因为此,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常常采取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轻视的态度。之前跟一位曾在某跨国互联网公司担任中国区总裁的知名人士聊天,他就感叹,跨国互联网公司把服务器搬到中国这么一件简单的事,要办起来都难上加难。更别说其它了。
水土不服就这样产生了。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会是什么样子。长期浸淫在中国文化里的企业,到了另一个文化圈里,同样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何况,我们还缺乏品牌上的心理优势,或许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尽管我们可能在战略上、战术上都十分重视国际市场,可亏在经验、品牌、技术以及人力上的欠缺,失败一次两次,甚至三次都是在所难免的。万事急不来,这是一场持久战。(本报记者 张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