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虚假信息诈骗之风也随之而至。社会治安工作如临大考。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黄祖跃近日在接受新华网和中国平安网联合专访时指出,仅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四个省市,去年因电话诈骗犯罪骗取老百姓的钱财就超过6亿元。今年1至3月份,北京群众损失6800多万,广东群众损失8000多万。电话诈骗的触角已从原先的东部频发带延伸至全国各地,民众反应强烈。
公安部为此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从现在开始至10月,展开为期4个月的专项打击行动。而广大民众愈发高涨的呼声则直指电话诈骗等相关欺诈行为何以屡禁不止?与其秋后算账、未雨绸缪,不如呼吁社会各界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共同应对,以起到治理作用。
电话诈骗成社会公害,犯罪金额之大让人心惊
从眼下的影响范围和涉案金额来看,电话诈骗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和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高科技犯罪团伙与个人的触角从原先的东部沿海,蔓延至中部大中城市甚至西部地区并屡屡得手。调查显示的受骗人群以女性和中老年人占多数。
更令民众心惊胆颤的是,几十万、一两百万被一卷而空,乃至倾家荡产的受害者大有人在,凸显电话诈骗犯罪团伙的日渐猖獗。据了解,电话诈骗犯罪从起初的台湾不法分子在大陆对台湾群体的行骗,发展到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内地不法人士入伙。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海南、河北等个别市县的诈骗队伍日渐呈现壮大态势,一些消费者甚至因此放弃对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的使用。
非接触式诈骗手段翻新
从性质上说,此类诈骗犯罪伴随我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而猖獗。最近两年,借助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成为最常见的作案手段。
从海南省了解到,当前比较突出的诈骗形式有“猜猜我是谁”诈骗,直接汇款诈骗,冒充电信、公安人员的电话欠费诈骗等。犯罪背景复杂、手段日趋高明、犯罪队伍呈高智商、高学历和专业化趋势,有的甚至还有境外背景。
从河南省了解到,2006年以来河南省所立的1.1295万起电话诈骗案件中,利用手机短信诈骗的案件达5254起,电话诈骗案件达5780起,网络诈骗案件达261起,均呈高发蔓延态势。
从甘肃省了解到,甘肃省公安厅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冒充各级领导或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诈骗的行为高居各种诈骗行为榜首。另外,冒充银联客服中心、税务机关、商业银行、公安机关等以购车退税、代缴水电气和电话费欠费业务诈骗;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诈骗;以提供股票、彩票资讯进行诈骗;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利用手机短信、网络广告发布虚假信息诈骗等手段也屡见不鲜。
公安机关加大信息化整治,多方共同防范成根本
电话诈骗之所以猖獗,究其原因,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漏洞难辞其咎。各有关部门对公民信息的隐私保密意识不强,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及时发现并抓获嫌疑人的实效不高,乃至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薄弱都是犯罪分子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
因此,为了加大打击力度,目前公安部正在建立一种叫做“落地侦查”的机制,即利用公安信息网络,搭建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平台。各地发案后,相关人员把各短信发到该平台,通过关键词串并在一起,就能有针对性地助推各地开展工作,最后由窝点地公安机关破案。
严厉的打击是能够起到抑制犯罪作用,但却不能完全挽回受害者的损失。因此,未雨绸缪,从源头上根治最为关键。这就需要银行和电信运营业的配合,加强行业的监管。
从运营商角度上说,首先要在电信、信息接入制度和接入审查中防止为非法信息服务商提供接入;其次,健全运营监控手段,建立对非法信息的发现机制不可或缺;再次,建立健全提供非法信息的处理机制也是广大消费者的呼声。
从普通民众的角度上说,电话诈骗抓住的正是消费者疏于防备甚至贪小便宜的心理漏洞,但再高明的手段都有漏洞,民众只要对电话、手机短信中关于银行卡等个人信息的询问加倍警觉,就能有效降低被骗的几率。翁佳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