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提要:如果说40多年前英国还具备独立核打击中国的能力的话,现在的英国核力量已经彻底沦为了美国的附庸
日前,英国广播公司、《卫报》等英国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根据英国家档案馆解密档案,英政府曾计划要求美军对华实施核军事打击,以阻止新中国收复香港。
与此同时,30日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媒体相继报道,英政府计划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和战略需求,对核力量建设进行调整。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再度引发外界对英国核威慑政策发展脉络的好奇,同时也对英国核力量的发展方向备加关注。
60年代,英国具备独立核打击中国能力
据《卫报》报道,1961年2月22日,英国外交大臣、后来的英国首相道格拉斯·赫姆建议,“一定要让美国人明白,靠常规手段是保不住香港的,一旦中国政府武力收复香港,对中国实施核打击是唯一选择!”据当年英军参谋总长蒙巴顿回忆,美军太平洋总部费尔特非常主动地答应了英国要求,并且把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计划列入了美军核作战方案框架内。
除希望借助美国力量的帮助外,英国在留恋昔日“大英帝国”的怀旧情结中,还曾制定了单独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计划。据美国《科学家公告》杂志披露,1956年的一份英军参谋长委员会报告强调,如果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与中国爆发战争,就必须使用核武器。
为确保这一构想的可行性,1957年,英国空军部建议,英国皇家空军应该在马尔代夫的冈岛上修建一个重型轰炸机机场,作为远程奔袭远东的落脚点,同时扩建在新加坡的丁加机场。1958年,英军决定在新加坡的丁加机场修建一个永久性的核武器储存基地。到1960年,英军已经开始制订对远东地区(中国)实施核打击的目标计划。
1962年,在时任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的亲自密令下,一架载有“红胡子”战术原子弹的皇家空军大型运输机取道利比亚、也门和马尔代夫飞抵新加坡机场,一些核武器专用设备同时运抵。4个原子弹轰炸中队同时进驻丁加机场,其中3个是具有高空投掷原子弹能力的轰炸机中队,1个是可以进行低空原子弹轰炸的“堪培拉”轰炸机中队。
事实上,整个上世纪60年代,凡是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举行的核演习,都能见到英国战略轰炸机的身影。按照英国的计划,一旦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与中国发生冲突,这些飞机不仅要打击中国本土,而且还要打击缅甸境内的一些目标,因为英军猜测这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南下的必经之地。英国至今认为,这些部署在遏制“中国扩张”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90年代,英国核力量已失独立性
尽管英国是较早开展核武器研究的国家之一,并且是当今世界核国家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但英国自拥有核武器之日起,就一直难以摆脱受美国控制的阴影。
上世纪90年代起英国核力量逐步向单一的海基力量过渡。1994年12月英国第一艘新型“先锋”级战略核潜艇首航。每艘“先锋”级核潜艇可携带16枚美制“三叉戟”(D-5)潜射弹道导弹。据最新估计,英国战略核潜艇舰队的未来弹头库存量将达到160枚左右。加上15%的备用弹头,库存总量可达185枚。
值得注意的是美英两国的潜射弹道导弹共同保存在美国佐治亚州的金湾潜艇基地。从此可以看出,尽管英国名义上拥有的潜射弹道导弹,但在技术上它们属于美国。不仅如此,英国的导弹训练甚至都被安排在美国境内进行。
据英国《卫报》透露,英国自购买“三叉戟”导弹之时起就与美国达成了如下协议:没有美政府的同意,英国皇家海军不得擅自使用核导弹。
1998年3月,英国皇家空军正式结束了长达40年的核战备值班使命,这也意味着英国彻底失去独立核打击能力。
未来英国核战略很迷茫
由于英国国防部早些时候曾宣布,英目前装备的“三叉戟”导弹将在2024年时全部退役,因此,英国核力量的发展方向备受关注,但英媒体指出,不管怎样发展,英国建立“独立的核威慑”只是一个“政治神话”。
前皇家海军军官们已经在私下证实,美国知道英国潜艇的位置,而且,没有美国提供的数据和卫星系统,英军想要发射导弹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有希望接替布莱尔出任英国下任首相的英国财政大臣布朗今年6月曾表示英国应拥有独立的核威慑能力。但此言一出,立即引起政治对手的攻击。英国前外交大臣里夫金德批评说,布朗关于核政策的讲话是“不负责任的”。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