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言也教文化 德国汉语教学志愿者青春年华无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教语言也教文化 德国汉语教学志愿者青春年华无悔
2010年03月12日 17:02 来源:国际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家汉办为了适应全世界汉语教学发展的需要,解决各国汉语教师的紧缺情况,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项目,招募国内的志愿者到国外从事汉语教学;2006年开始又实行了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的项目,在国外招募志愿者在当地从事汉语教学。到目前为止,国家汉办已经累计向68个国家派出了近8000名志愿者教师。近日本网记者走访了在德国的汉语教学志愿者的代表。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尽管汉语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但是在德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还是逐年增加,德国也是汉语教学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不仅仅在德国一些大学开设有中文专业,很多德国中小学也开设有中文课。

  2007年,中国国家汉办与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教育交流中心就开展外语助教交流项目达成了为期三年的框架协议。根据这个协议,中德两国互派外语助教志愿者。三年来,中国共向德国中学派遣志愿者60多名,其中大部分是女志愿者。王韶岚(女)就是派往德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中间的一员。“虽然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想把(汉语)语法解释给外国人,让他们能明白,这是一个需要点力气的事儿。这个比划,那个偏旁部首什么的,我不知道怎么解释给他们,这就需要我自己在课下花一些时间去学习。我最初的感觉就是我在跟我的学生一起学汉语。我通过自己在教汉语和传播汉语文化(的过程中),我自己对中国的文化了解更多。”

  北京第二外语学院硕士毕业的王韶岚几年前跟德国朋友一起聊天时,发觉朋友们对中文很感兴趣,跟他们说中文的感觉很好,于是萌发了有朝一日能够教外国朋友学习中文的愿望。国家汉办的汉语教学志愿者项目让她最终梦想成真。

  王韶岚目前在柏林的罗曼·罗兰高中做汉语助教工作。在过去几个月的教学生活中,她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比如独自在异国他乡的孤单,衣食住行都得靠自己的繁琐,课堂上面对学生捣蛋的无奈,等等。这段时间她的收获也很多,感触也不少。学生们对中文的热情、对中国的喜爱是她之前没有想到的。她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们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德国学生的创造力很强。(去年)圣诞节之前我教大家写四个字‘圣诞快乐’,然后(让他们)做一个贺卡。两个礼拜以后学生们交上来的贺卡做得特别的精致,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觉得德国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是挺强的,只要是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很愿意花时间去做。”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博士介绍说,在德国教汉语的志愿者中,80%以上都是年轻的女孩子。他对这些正处于花季的女孩子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觉得她们体现了一种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朝气。她们年轻漂亮,完全是在德国的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学校里、不同的地方展示了一个年轻、漂亮富有朝气的中国。她们在这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的非常出色,完全投入她们的工作,体现了不仅是半边天,(更)体现了一种胆量、她们的智慧,完全是新一代的女性的榜样,是典范。我非常的感谢她们为传播一个有生机的中国的现代的形象所做出的贡献。”

  贝蒂娜·冯·阿尔尼姆中学从2007年开始开设了中文课,是柏林第一个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学。在这里,7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中文作为第二外语。除此之外,校方还提供关于中国概况、文化、舞蹈、书法等方面的介绍课程。学校校长博尔乐女士表示,她的学校跟中国国家汉办通力合作,目前有三位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配合校方工作。博尔乐说:“我认为,掌握汉语对德国的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里的孩子们学习中文,可以加强他们跟我们在中国的伙伴学校,以及他们在跟中国有关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交流。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学校中文课十分的热门,很多家长都提出要孩子学习中文。我现在根本不用向三年前刚开设中文课时那样,到处做广告了。”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