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表社论说,在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培养下,许多以优异华文成绩毕业的人才,其华文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界的需求。文章指出,新加坡教育在对待华文教育的问题上,是与时俱进,并有所作为的,缺乏学习和使用华文的环境造成问题导致毕业生们难以把在学校里掌握的语言基础能力,转换成市场需要的语言应用能力。文章认为,常规的教育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培养出企业界所急需的大量优质华文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通力合作。
文章摘录如下:
(新加坡)官委议员、中华总商会会长张松声前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教育部的开支预算时,提到了一个令人不得不关注,也不得不担忧的现象,就是在我国(新加坡)教育制度培养下,以优异华文成绩毕业的年轻人才,其华文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界的需求。
按照张松声的说法,这并非是中华总商会秘书处在聘请职员时遇到的问题,而是总商会属下133个商团会员,几千家公司会员所面对的共同难题。假如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陈述,那就说明了教育部努力在双语、双文化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双语新一代,其实际运用双语的能力,特别是运用华语华文的能力,与市场对其语言能力的需求还有段距离。
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呢?是我国(新加坡)实行多年的双语制度本身出了问题了吗?其实,这个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教育部多年来一直都在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正和补充,比如双文化教育的推出,就是为了补双语教育之不足。
教育部长黄永宏前日(9日)在国会上宣布的新措施,如华语在全国考试中的口语考试所占的比重将提高5%到20%,将允许更多学生学习华文B,并培养一群对教学有热诚的华文B教师,以及国家发展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在国会上的进一步说明,再次显示了教育部在对待华文教育的问题上,是与时俱进,而且有所作为的。
问题是出在如何把在学校里掌握的语言基础能力,转换成市场需要的语言应用能力上面。形象的说,就是如何把课本的语言,变成生活的语言的能力。
市场需要高水平华语华文人才,是因为中国已经崛起成为经济大国。华语华文的市场价值和中国的综合国力是成正比的,中国越强大,华语华文的价值就越高,这也是世界各国不得不重视华语华文教育的主要原因。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就曾多次提及,美国有不少公立学校有开汉语(华语)课程,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去年,20位在世的韩国前总理联名上书总统李明博,要求尽早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而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也在今年初向教育科学技术部建议“将汉字教育纳入小学教育课程”,是另一个例子。
因为实施双语教育多年,我国(新加坡)在华语华文能力的竞争优势方面,显然比美国、韩国等国家强得多,问题是如何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它。应该说,教育部不断修正双语、双文化教育的政策方向是对的,但是细水长流的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华语华文能力,并不能解决数千家公司缺乏华文人才的燃眉之急。
企业界之所以会遇到张松声议员所说的“许多年轻人,华文成绩不错,甚至考到A1,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力不从心,错字连篇,词不达意”的问题,不少在A水准考试中华文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接下来几年的大学生涯中,缺乏继续学习和使用华文的环境,相信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
华语华文的经济价值在国际市场中日益高企,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换言之,华语华文能力作为经济生产活动中的一项技能,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我国(新加坡)许多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常规的教育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培养出企业界所急需的大量优质华文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行。政府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提高生产力的前提下,由全国生产力与延续教育理事会出面协调,让教育部或其他机构,如高等学府,与这些急需优质华文人才的企业合作,通过在职培训或其他延续教育方式,提高其员工的华文应用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即便这只是一项应急措施,相信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纾解我国(新加坡)企业缺乏华文人才的困境。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