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7日电 近日,有关在华文小学(华小)增加马来文课程的时间以及华小采用国小的马来文科目在马来西亚华教界引起一片喧嚣,马来西亚各华文媒体对此也给与了很高的关注。《南洋商报》16日刊发评论说,学习任何一种语文的最主要条件在于语言环境,耳濡目染才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条件。要华小的马来文水平与国小同等是“揠苗助长”、“缘木求鱼”。文章认为,华小应该加重华文与英文的教学比例,追回英文教数理时削减的华文授课时间。“这才是最需课程发展局和教育总监阿里慕丁关注的焦点,是迫切要做的改革工作。”
文章摘录如下:
上个月,马来西亚教育部课程发展局和教育总监阿里慕丁先后建议改革华淡小的马来文课程,把每周的马来文课时间增加到360分钟,与国小上马来文的时间一样、采用国小课本、用马来文教导新科目“马来西亚我的国家”。课程发展局和阿里慕丁认为,在这样改革下,华淡的小马来文水平将与国小同等。
这建议出自教育部、教育部长或有人假传圣旨?这建议能成为教育法令吗?有待澄清。
华团和马华异口同声反对这些建议,他们认为这些做法等同揠苗助长,结果必然适得其反,非但不能提高华小马来文水平,反而因欲速不达而害死华小学生,更会改变了华小特征。
耳濡目染利于学习语文
课程发展局和阿里慕丁对如何学习一种语文的看法,坦白说一句,是很肤浅的。上课时间一样,结果就一样,这种理论完全没有逻辑!如果各源流学校把上英文课时间提高到与英文学校一样,那么英文水平就与英校一样吗?学习语文,尤其学习非母语,哪有这么简单。
学习语文的最主要条件在于语言环境,就如自小就在马来甘榜居住的华人能讲极流利马来语;在华人新村长大的马来人可讲流利华人方言或华语;在国小读书的华人孩子,之前不曾学过马来话,但一两年下来,马来话己讲得顶呱呱;在华小念二年级的马来学生,他的华语讲得比在国小念过6年华文班的兄长还要好,这都是语言环境之造就,耳濡目染才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条件。与此同时,哪一种语言讲得好,要学习那种文字就事半功倍。
回看国小,除了每周有360分钟马来文课,其他科目(除英文)全都用马来文学习,每周超过1000分钟学马来文,学生在学校所看到的尽是马来文,所听到的尽是马来话,整所学校的语言环境就是马来语文,在这种语言环境中,非巫裔学生的马来文水平也会很高。
培训华巫双语华小师资
华小的情况与国小截然不同,除了上马来文和英文课,其他时间都在应用华文华语,完全是华语的语言环境,华小生学马来文何止事倍功半?所以华小的马来文水平比不上国小乃理所当然,就好像开办华文班的国小,华文水平怎样都不能与华小“平起平坐”,就算华文班每周上课360分钟,甚至更多,也无法追上华小,只因国小没有华语的语文环境。
换言之,“要华淡小的马来文水平与国小同等”这构想乃缘木求鱼,根本不实际,想要实现这目标不但白费气力,也无此必要,且到头来必弄巧成拙,反而害了华小学生。若有关方面打算用增加华淡小马来文课的办法来缓解马来教师过剩的窘境,那倒是“好办法”,但师训失控的错误却硬要由华淡小承担后果,要华淡小面对变质危机,华社岂能接受?
退一步来说,课程发展局和教育总监原本的意思是要提高华淡小的马来文水平而已,并不是要它们的水平与国小同等。这又另当别论。
尽管一些华小生在UPSR试选考国小马来文试卷有好成绩,以至有人说比华小试卷容易考,但课程发展局和教育总监要提高华小马来文水平,仍是一片好意吧,但好意必须配合恰当的办法。最恰当的办法就是为华小培训足够的双语教师来教马来文,最少在第一阶段,也即一至三年级全由兼通华巫语的教师教马来文,即使四至六年级,如教师认为较艰深的课文,或发觉到学生听得有点茫然时,都可以用华语讲解,让华小生这样学马来文,华小马来文水平自然会提高,若反其道而行,大派不谙华语教师教华小马来文,或采用国小马来文课本,可预见华小马来文水平有退无进。
事实上,华小应该增加节数的是华文与英文,英文教数理时削减的华文授课时间须归还,英文节数与国小相差一倍以上,这才是最需课程发展局和教育总监阿里慕丁关注的焦点,是迫切要做的改革工作。(中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