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刊登署名文章,讨论近日在新加坡再次升温的华文教学改革问题,并从学习动机、教学方式及因材施教三方面指出,华人应该学华语,但人群不同,方法也应该不同。华文教学用什么方法,与他是什么人无关,更重要的是他的语言背景。
文章摘录如下:
刚刚在广州落幕的“第二届全球华语论坛”关于华文教学的热烈讨论余温尚存,又传来了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新加坡华文教学研究中心第一届“华文作为第二语文之教与学”国际研讨会开幕礼上发表演讲的消息。
学习动机最重要
关于新加坡的华文教学方面我已经写过几篇东西,但李资政的演讲再次勾起了我的思考。在我看来,新加坡华文教学开展受困的根本原因是华语的地位。尽管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华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远远还不能和英语相比。在新加坡,英语是国家的行政语言,而华语除了作为民族教育的一部分外,沒有使用的环境和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极大的爱好,否则不会有人花很大的气力去学习一种用处不大的语言。因此,还不能把新加坡华文教学的失败完全归结于教学。
新加坡学生学华语学得很苦,这才导致有学生说“I hate Chinese”。其实,如果说学得更辛苦,莫过于中国人读古书。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也是死记硬背,而且背的是文言文和《三字经》之类与平时使用的语言严重脱节的东西,但这并没影响人们学习的热情,因为“书中自有黃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功名,人们宁肯“头悬梁,锥刺股”,坐十年寒窗。在这种制度下,也培养了不少语文人才。在科学昌明的时代,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为人所摒弃,但“语言市场价值”理论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历史的表现。
通过英语教华文
话再说回来,如果换一个角度,我又非常赞成李资政的意见,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华文教学。我曾在联合早报言论版上发过题为《配合现状的双语华文教学》的短文,建议对那些沒有华语背景的人要用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通过英语来进行教学。
今年7月15日,我又在《新加坡华文教学的再思考》一文中,从不同人群不同目标的角度再次进行了讨论。其中我的一个基本思路是,不能用教母语的方式来教英语家庭长大的新加坡华人,而应该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也就是教洋人的那一套来教他们。教英语背景的华语学习者与华语背景的华语学习者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华语教学,以往只通过降低难度或减少学习量的做法,对于英语背景华语学习者是无益的。
现在,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汉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学习华语的功利性正在显现出来。新加坡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配合日益升温的汉语学习潮,开展华文教学,成了一件非常紧迫的工作。其实还不仅如此。中国政府和学者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资源的重要性,他们把汉语看作是一种国家资源。事实上,对于新加坡,乃至世界各地使用华语的人和地区来说,华语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李光耀此时开始进一步关注华文教学问题,明确提出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新加坡的华文教学的推进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说,如果政府有推动措施,方法得当,英语背景学生在华语学习态度上会有积极变化。
因材施教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恐怕还要防止另一个苗头的出现,当我们提出用第二语言的方法教华语的时候,不要出现忽略那些华语是母语(第一语言)的人。因为新加坡有两个华人社会,对于说华语的华人社会来说,如果用教洋人的教法来教,将可能又是灾难性的。我们的教学必须考虑他们各自的实际利益,历史的悲剧不能再重演。
教英语背景的华语学习者与华语背景的华语学习者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华语教学,以往只通过降低难度或减少学习量的做法,对于英语背景华语学习者是无益的。
总的来说,华人应该学华语,但人群不同,方法也应该不同。华文教学用什么方法,与他是什么人无关,更重要的是他的语言背景。而在文化传承方面则要另当别论了。(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 郭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