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兴起汉语热 伊斯兰堡孔子学院不断壮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巴基斯坦兴起汉语热 伊斯兰堡孔子学院不断壮大
2009年09月22日 09:55 来源:国际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和巴基斯坦毗邻而居,又是友好国家,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化,人员之间的交往也在不断增多,因此“汉语热”在巴基斯坦逐渐升温。走在巴基斯坦街头,不时会听到热情的巴基斯坦人用汉语向记者打招呼。而设立在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内的伊斯兰堡孔子学院为想学汉语的巴基斯坦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推动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相信这首动听的中文歌曲是由一群巴基斯坦儿童演唱的,他们都是伊斯兰堡孔子学院少儿班的学生。伊斯兰堡孔子学院成立于2005年,2007年4月正式挂牌,同年8月开班。经过两年的发展,伊斯兰堡孔子学院无论是学生数量还是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课程种类和教学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付继伟博士介绍说:“学生人数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增加到一年300人左右,教学的范围也从NUML(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一所学校扩大到伊斯兰堡和拉合尔六所学校,教师也从2个人增加到6个人,课程的种类已经有商务汉语、少儿汉语,汉语口语、预备教师培训、博士课程、太极拳、一对一教学等十多种课程类型,学生的层次也从仅仅是大学生扩大到大中小学生、社会上的商人、公司的职员、政府的官员,包括一些政府的高官,比如我们就对巴基斯坦总统的中国问题特使来进行一对一的汉语教学。”

  付继伟博士说,从今年8月份开始,孔子学院将在一些学校开设公共汉语选修课,可以预见,学生数量还会大幅度地增加。

  塔希拉女士已经在孔子学院学习了两年,她给自己取了一个汉语名字叫做“金兰”,她曾经追随身为外交官的丈夫在北京生活过3年,回国后了解到伊斯兰堡有孔子学院,就马上报名成为了孔子学院的一名学生。“我非常喜欢汉语,喜欢中国人,所以回来后我开始学习汉语,我觉得写汉字、读汉语都很有意思,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是巴基斯坦人非常喜欢的一个事情。”

  金兰还告诉记者,她的梦想就是努力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汉语老师。

  孔子学院巴方院长、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校长阿齐兹先生对孔子学院落户巴基斯坦非常欢迎,他认为,中国是巴基斯坦最亲近也最信任的朋友,两国人民需要更多的交流,而交流的基础就是共同的语言,因此孔子学院的设立非常有必要。“汉办决定在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设立孔子学院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要了解一个国家更多的文化需要掌握它的语言,如果我们不知道对方的语言,我们就不能相互理解。如果我们各说各话,我们是不同的,但如果我们说同一种语言,那我们就是相同的。”

  在孔子学院任教的鲁克莎娜女士也是因为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才选择汉语老师这样一个职业,并且把教汉语视为一种乐趣。“现在觉得选的这个工作是我最幸福、最喜欢的。我觉得教中文是一个乐趣。因为我觉得中国是我第二个祖国,每次回去的时候觉得到了家的感觉,特别是在北京,因为我在北京一共待了7年,所以每次去北京都有回家的感觉。如果学到一个国家的语言,就能学到它的文化,我觉得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教这个,我觉得有很大意义。”

  付继伟博士介绍说,伊斯兰堡孔子学院非常注重文化交流活动,把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作为孔子学院发展的两个翅膀,寻求两翼齐飞的发展模式。“这两年我们也举办了很多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奥运知识竞赛、元宵节猜谜语活动、五四青年节植树活动、中秋节、春节的晚会以及走进大学的系列宣传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对中巴民间的沟通和交往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证明,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汉语的兴趣,也让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展望伊斯兰堡孔子学院的未来,阿齐兹先生充满期待。“伊斯兰堡孔子学院将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我们正在努力使孔子学院不断壮大。我们在全球350多家孔子学院中已经排名第二,所以我们将很快成为第一名。” (张娟)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