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中国人民对蒙古国人民的诚挚情谊,肩负着“传播汉语,传播友谊”的光荣使命,谭洋、王珂从孔子的故乡——中国山东来到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做汉语教师志愿者。两个多月来他们度过了适应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新学期伊始,便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工作。
“真没有想到,学习汉语在蒙古国如此火热。”这是谭洋来蒙古国之后最深切的感受。她说,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室爆满,40多名学生饶有兴趣地听课,其中有一对学生是母子,他们互帮互学,相互纠正不准确的汉语发音,这种学汉语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王珂和谭洋是山东大学的校友,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她们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照应,在这里过得很愉快。王珂是青岛姑娘,自小在海边长大,对蓝色的大海情有独钟,而这次放飞“蓝天之国”,在大草原看到碧蓝、湛蓝、蔚蓝、瓦蓝的天,才知道比大海更美的是辽阔的大草原,令她感到“别有天地在心中”的那份情怀。她说:“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我们不仅要努力教他们学好汉语,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还要学习蒙古国的文化和人民的优良品质。蒙古人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就值得我们学习。”
在9月10日新一批汉语教师志愿者即将抵达蒙古国的前夕,记者分别走访了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和黑希格完全中学,了解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记者驱车来到位于乌兰巴托市东郊的黑希格中学,校长王会热情接待记者,并立即召集在校的4名汉语教师志愿者接受采访。毕业于中国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马立波老师说,她来蒙古国已有一年多时间,学校管吃管住,生活已经习惯,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感到得心应手。她说,记得去年刚到蒙古国的第二天就给学生上课,当时还真有点紧张,现在一切都好了!来自呼和浩特市的张婧老师说:“蒙古国学生不仅聪明好学,而且热情好客。他们非常愿意跟老师交谈,谈历史,谈现在,谈未来;他们把老师当姐妹,当知心朋友,还从家里带糖和奶酪给老师吃。我们老师也经常受邀到学生家做客,融入当地社会,从学生和家长那里学到许多有关蒙古国的知识。”
在黑希格中学的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中,来自内蒙古的何秋慧老师要算是资历比较老的一名志愿者。她过去来过蒙古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已是第二个年头。说起在黑希格中学的汉语教学经历,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何老师感慨不已。她说:“看到蒙古国孩子对学习汉语的渴望,就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汉语热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体现,作为一名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感到自豪,同时能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也让人感到自豪!”
陈丽艳老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的是对外汉语专业,她来蒙古国学校教授汉语,专业对口,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教学。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推广兴趣教学,寓教于乐,效果颇佳。她说,老师也要不断提高汉语教学水平,“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先有一桶水”。
采访结束时,王会校长对记者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热在蒙古国持续升温,黑希格这所中蒙合资汉语中学应运而生,而1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来本校授课使我们受益匪浅!
据了解,蒙古国的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人数今年将突破100名,然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蒙古国对汉语教师的需求。
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其米德策耶说,蒙古国期待更多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他们身体力行地向蒙古国人民传播汉语,传播友谊,是中蒙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石永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