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在土耳其总统居尔访华期间,他身边的首席翻译那一口流利的中文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他并不是个专业翻译,而是一个常年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土耳其“中国通”。总统翻译只是他客串的角色,他真正的身份是土耳其担保银行驻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他的名字叫诺扬·罗拿。
对中国一往情深
罗拿今年51岁,在上海已经居住了十多年,但早在来上海之前罗拿先生就已经和中国结缘。在土耳其安卡拉大学学习的时候罗拿的专业就是汉学,尔后经过深造他还在中国获得了硕士学位。毕业后,罗拿成了一名外交官,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任职。之后,他又“下海”经商,成为了土耳其担保银行驻上海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并在上海娶妻生子。如今,他已经把上海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他说:“上海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城市。我喜爱这片热土,我是这里的一份子。”
当地媒体眼中的“洋啄木鸟”
由于把自己当成了上海的一份子,所以他特别爱管上海的“闲事”,尤其是交通方面的问题。罗拿家住上海长宁区,而办公室在陆家嘴金融区。在上下班的路上他留心观察交通问题,而到了办公室也会时不时拉开临街的窗帘,盯着楼下十字路口一看就是半个小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地的交通提意见。经过这么仔细的观察,他总是能敏锐地发现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反映给当地政府。
罗拿的“挑刺儿”行为不仅仅局限在交通问题上,还涉及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的其它方面。为此,一些上海媒体甚至幽默地称他为爱挑刺的“洋啄木鸟”。
爱“挑刺儿”但更有爱心
罗拿对上海的热爱不仅体现在爱“挑刺儿”上还体现在他的爱心上。在他家中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因资助贫困学生以及向中学捐赠电脑设备而获得的证书,这些证书让他特别自豪。到现在罗拿已经资助了当地10余个家境困难的学生。他幽默地说:“只要我一直在上海,只要不下岗,我就会将资助进行到底。”
除了资助上海本地的贫困学生以外,他还时常向“希望工程”捐款。一次,仪表堂堂的他被一位中国导演相中,拍摄一个20集电视剧。在接戏之前,他向剧组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让剧组将他的报酬捐给“希望工程”。他说:“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对社会的一点回报。”
鉴于罗拿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上海市政府授予他“白玉兰荣誉奖”和“市民精神文明巡访团成员”等二十余个荣誉称号和奖励。
热爱中国文化
罗拿不仅对中国人民怀有浓厚的感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也同样痴迷。早在少年时代,他就对中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后的学习经历使他得以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而在中国担任外交官的经历使他与中国社会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也使他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1992年,他参加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外国人汉语知识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诺扬·罗拿对中国的传统歌舞也特别感兴趣。日常生活中,他就特别喜欢欣赏他太太身着唐装、舞动红绸扇的装扮。今年5月,他有机会在西安观看了那里的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剧中演员美轮美奂的表演、浪漫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都让他十分陶醉。在随后的土耳其总统居尔访华期间,他还推荐总统前往观看了《长恨歌》。
从商但不忘推进土中交流
罗拿先生现在虽然从商,但仍不忘推进自己的祖国——土耳其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他还是中国西北大学的客座教授。上课时他常常给学生们介绍土耳其历史和国情知识并强调土耳其和中国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6月,他受邀前往上海外国语学院进行有关土耳其的讲座。他精彩的演讲,得到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的广泛好评。他还向校方建议开设土耳其语专业,并表示愿意提供相应的资助,以促进土中两国交往。而作为土耳其最有影响力的银行驻华代表,罗拿先生常常表示,对于中国的发展他充满信心,对于今后中土经贸关系更有信心。(刘文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