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香江岸边,一位广东中山老华侨用饱含热泪的双眼深情凝望大陆,并朝对岸拜上三拜,然后黯然离开。家乡近在咫尺,乡愁却被一弯东去的河流搁置在异地他乡,回家的路,漫长无比……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轰然启动,国门向世界敞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从此,中山广大旅外乡亲回家的路不再遥远,他们纷纷回乡寻根问祖、投资和捐助公益事业,他们在家乡找到了另一个世界。
广东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丘树宏曾评价说:“没有华侨前10年的贡献,就没有中山今天发展的成果。”中山30年改革开放历程,凝聚着无数中山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心血,海外乡亲的桑梓情深已渗透在中山的每一个角落。
第一个“回家”的同乡会
广东中山是著名的侨乡,有80多万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旅居在近90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1921年,小榄旅外乡亲就组建了榄镇同乡会,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同乡会,也是中山第一个踏上回家路程的同乡会,同时也成为了中山华侨回归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79年,小榄镇决定通过举行菊花会邀请榄镇同乡会前来参加,并通过一名乡亲把邀请信带给榄镇同乡会。据知情人回忆,对回还是不回,榄镇同乡会里曾争执不休。
“家乡搞菊花会,我们不能不回去。”最终,榄镇同乡会还是迈开了回家的第一步,而这一步,成了中山旅外乡亲回归历史上的一大步。1979年5月27日,香港榄镇同乡观光团42人第一次回到了家乡,小榄镇万人空巷,镇政府设宴欢迎他们,并组织他们参观了工厂。
同时,榄镇同乡会还组建了“香港响应家乡建设募捐委员会”,决定捐资100万港币为家乡办实事,“家乡现在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讲。”后来,榄镇同乡会捐建了小榄宾馆和其他的一些企业。
榄镇同乡会回来后,其他的同乡会也都逐渐地回到家乡,并在家乡中山掀起了一股捐建公益事业的高潮,在中山留下了一个个响亮而值得人们铭记的名字:杨颖滨大楼、杨志云大楼、孙中山纪念堂、市华侨中学初中部、吴桂显教学大楼、中山市颐老院、林余宝珠幼儿园、中山市兴中体育场、坦洲林东小学、陈星海医院……
家乡真情打消侨胞疑虑
“改革开放初期,中山侨务工作上的一大亮点就是,很多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在当时虽然心存顾忌,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中山市侨务局局长郑向荣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如是感慨。
确实如此,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许多华侨对于回归故里心存顾虑:“如果我回国了还让不让我回去?”“国家对我们的政策会不会朝令夕改呢?”市侨务局宣传科科长龙敏表示,这种顾虑主要是因为当时旅外乡亲对国内政策不了解。
改革开放初期,中山侨务工作发出3个响亮的服务口号:“为侨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中山经济服务”,真正把落实华侨政策放在首位。
侨胞当时最关心的问题是祖屋。土改时把侨胞的房子没收了,很多侨胞反映:“我有家不能归,我的房子没有了。”针对侨胞的这种思想,中山市侨办用了半年的时间,着重落实了侨房政策,一位老华侨用一首诗饱含深情地记录了那段历史:“一屋牵动故乡情,政策温暖侨子心。”
侨胞房屋政策落实后,中山市还开展了落实人的政策,对历史冤案全部给予平反。龙敏说:“每落实一宗案件,都请侨胞回来召开大会,当场公开道歉,侨务办、统战部、法院一起给错案平反,中山的这种气度和胸襟让侨胞很感动。”
中山除了给错案平反之外,还同时给予侨胞精神上的奖励。1985年、1992年召开表彰大会,对投资、捐赠10万元以上的、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侨胞进行表彰。1984年农历八月十四日,“月是故乡明”联欢晚会,更是成为加强和侨胞乡情联络的一次盛会。
侨捐项目迄今达2133项
据市侨务局统计,迄今为止,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共向中山捐资赠物累计达14.3亿元,位列全省第九,共有学校、医院、幼儿园、图书馆、体育馆、道路、桥梁等2133项侨捐项目,其中百万元以上的重点侨捐项目达91项,极大地支持了中山文化教育、医疗科研、交通道路的建设发展。
中山市党史办主任郭扁凌说:“中山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旅外乡亲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捐建华侨中学。
政协中山市原主席、市委统战部原部长林藻回忆,中山乡亲蔡继有先生在改革开放后回到家乡,看到家乡教育落后感到很痛心。“他告诉我,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吃了不少苦,所以一定要让我们的后代读书,这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为了建设华侨中学,蔡继有先生亲自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发动华侨捐款5000万港元建设了华侨中学。
“他这个人,把华侨中学和中山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去建设、去发展。如果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他会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都会把喜报拿给我看。”林藻说,蔡继有是中山教育事业史上的一大功臣,受他的影响,许多侨胞开始捐建教育事业,如吴桂显捐建多所学校等。
在小榄也是如此,该镇镇委书记黄标泉曾经谈到:“改革开放之前,小榄镇经济很贫穷,改革开放后,在香港榄镇同乡会同胞的帮助下,小榄才慢慢地发展起来。榄镇同乡会回到家乡后慷慨解囊,帮助我们修桥建路,先后建设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捐献了酒楼和宾馆。可以说,香港榄镇同乡会为小榄经济的腾飞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侨力为国”到“国力为侨”
时光荏苒,华侨文化又走过了改革开放后的30年。这30年,中山华侨文化已形成了一张鲜亮的城市名片;这30年,中山华侨文化沉淀成了城市的一种文化自觉;这30年,中山华侨文化从“侨力为国”走到了“国力为侨”。
“30年改革开放使中山的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饮水思源,所以现在我们还要竭尽所能去帮助华侨,让华侨感受到中山的浓浓乡情。”郑向荣认为,从“侨力为国”到“国力为侨”,这种思路的转变彰显出了中山城市的自信和感恩。
郭扁凌说:“《海外中山人》的拍摄,加强了和华侨的主动沟通,并让华侨第二代、第三代感受到了浓浓乡情和自豪感。”她说,现在中山政府各部门已经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加强和海外华侨的联系,做好“国力为侨”工作,这是所有部门的一种义务和自觉。
此外,中山从上世界90年代初期开始定期出版《中山侨刊》,为华裔举办冬令营,捐建斐济中文学校,还成立了新侨团,召开了第七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这些活动都让侨胞感受到了中山对他们的关心和牵挂。”龙敏说。
黄标泉说,饮水思源,现在小榄发展好了,也应该回报那些生活有困难的旅外乡亲。据了解,小榄镇多次帮助旅外乡亲解决生活和事业上的困难,并在最近拿出一块繁华地段的土地作为香港榄镇同乡会会所,竭力为侨服务。(项俊波 李华炎)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