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五届世界华人论坛高端访谈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发 廖文静 摄
|
10月28日,第五届世界华人论坛高端访谈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发 廖文静 摄
|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八日电(记者 陆春艳 张冬冬)“第五届世界华人论坛”高端访谈于今天上午在此间举行。十位海外华侨华人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国内代表围绕“海外华侨华人高端人才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题,从自身专业领域出发,多角度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言献策。
此间观察家表示,此次高端访谈的话题涉及面广泛,既有宏观层面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与人才队伍建设等;又有微观层面的:海外高科技创业人才的引入机制、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如何利用科技创新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支持等。
美国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所所长、教授卓以和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科技创新与中国的区别在于,中国科学家更多是在办公室指挥工人去操作,“而我认为做试验应该自己亲自动手,因为出乎意料的发现往往在不经意间,而这种发现是最重要的。”
针对回国创业有没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带领科研团队归国且创造出不菲业绩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独立研究员段燕文说,回国创业心态很重要,要找准定位。中国大环境越来越好,国家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为创新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创业团队应该沉下来做出成绩。
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国立梅西大学教授高益槐作为农业领域的专家,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格外关注。他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业不单是“吃饭产业”,还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不但能够解决粮食问题,而且能够解决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农业创新应该抓住“科技、特色、合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在阐述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给海外华侨华人专家、学者提供了重要机遇时说,建设创新型国家使海外归国人才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国际科技知识中介者到国际创新品牌的建设者、从高新技术创业者到民族产业转型的嵌入管理者、从信息文化交流桥梁到理解信任的催化师。
美国中美汽车协会会长汪大总“在商言商”,他从自己所处的汽车业阐述自主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他说,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未来。企业只有通过自主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顾客需求,提高产品对于顾客的价值,增强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
加拿大能源公司董事长沈建跃着重分析了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引入机制。他说,能够称之为高科技创新人才需具备几个因素:可产业化高科技项目、可行的商业计划、可承担风险的创业团队。人才的引进要与时俱进,人才的观察与考量不能就人论人,一定要放在一个团队、一个项目、一个平台的综合、动态过程中去认识和评价。
针对中国的“诺贝尔情结”, 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宋永华表示理解,他将之解释为“中国发展对人才的呼唤”。他指出,中国对于教育的关注大于任何一个国家,但另一方面中国创新人才培养遇到了很多问题。为此,他强调中国需要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精神体系,需要宁静孤寂、自由开放和勇于追求真理的校园文化。“愈是创新,愈要精神,愈是求是,愈要开放”。
据悉,“第五届世界华人论坛”由国侨办与科技部、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二百余位来自海内外的经济科技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与会。(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