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如今,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华人政治家活跃的身影,华人参政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外华人投身政治的背景,以及他们参政的现状和前景,《环球》杂志记者专访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许又声。
《环球》: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海外华人参政的消息越来越多,您认为“华人参政热”现象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许又声:首先是观念上的变化,华人意识到要在海外长期生存发展,必须在政坛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既可以由自己发出,也可以由了解华人的当地人发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华人的权利。于是,华人开始关注和参与政治,并懂得了选票的力量。
在很多国家,商店在周末是不开门的,只有华人开的店才开门,所以生意也好。但西方国家的选举日和投票日大多设在周末,以前很多华人为了多做一份生意,不去投票,他们认为多炒一个菜,多赚一分钱才是实实在在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很多华侨华人社团鼓励华人在休息日去投票。只有你去投票了,当地的政治家才会关注你这个群体。西方政治关心“两票”,一是选票,二是钞票。现在华人经济实力提高了,如果参与投票,会更加受到当地社会关注。
《环球》:您认为华人参政的优势是什么?
许又声:华人参政有优势吗?华人永远不可能比当地人更有优势,只能逐渐接近当地人的起跑线,华人毕竟不是主流,必须做得更好才能取胜。所以我认为,华人参政要比别人更努力更优秀才行。
《环球》:华人参政的数量和影响最大的地区是哪里?
许又声:从全球看,华人参政还处于起步阶段。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比较好,当地的政治制度为华人参政提供了舞台和制度保障。美国的政治家鼓励华人参政,希望华人走出家门去投票,从制度上保证了华人参政。另外美国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比较悠久,参政华人的语言和观念问题基本解决了。
《环球》:华人参政会遇到哪些主客观的困难呢?
许又声:融入主流社会说起来比较容易,但做起来很难,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事情在中国文化里是很好的,但西方社会就不这么认为。举个例子:中国的两个大人说话时,如果孩子插嘴了,说明孩子没礼貌;但在西方,你要是不讲话就没有讲话的机会,你必须插嘴。在当地参政,如果你是一个谦谦君子,那就很困难了。即使制度方面没有障碍,但是仍然有一道看不见的墙阻碍着华人参政。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很多选民愿意选一些文化背景相同的人。在华人比较少的地方,华人要当选公职人员,依靠一人一票选出来,的确比较难,这一点不可否认,所以华人参政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你不能去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华侨华人内部的团结是其在当地长期生存发展的基础,内部不团结不仅影响参政,还影响自身发展和与当地社会的融合。今年6月我们在北京召开第四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的主题是“构建和谐侨社”,就是看到海外华人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一个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华侨华人社会,有了这样一个和谐的华侨华人社会才有利于侨胞在海外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包括华人参政。
《环球》:在多民族国家中,华裔与其他少数族裔相比,参政意识居于怎样的水平?
许又声:在不同的国家情况不一样。在美国,非洲裔的参政意识肯定比华人强;在毛里求斯,印度裔人口多,参政肯定占优势;在东南亚则很少有非洲裔,华裔就相对占优势。
《环球》:现在有这么多华人实现了参政梦想,对华人社会和他们自己有什么好处?
许又声:华人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首先对华侨华人有利。第二,对住在国有利。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首先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和谐。华侨华人在国外是少数民族,有的国家把华人叫做“华族”。如果一个民族始终游离于社会之外,就会产生隔阂,隔阂就会产生误会,误会就会产生冲突。华人更多地参与政治,对当地的社会稳定有好处;第三,对中国有利。海外侨胞有几千万,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华侨华人既了解中国文化,也了解住在国文化,他们可以成为中外友好合作交流的桥梁。华人参政有利于中国与住在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两国增进了解,消除误会。
《环球》:国外有没有对华人参政表示担忧的地方,比如国外媒体有没有一些负面评价?
许又声:据我观察,目前还没有什么负面评价,以后会不会有还有待观察,这关键要看参政的华人做得怎样。如果在当地法律和民主程序下进行,参选后服务选民,这样会减少负面效应。
如果你是选民选出的市长,你首先是市长,必须为全体选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选民的信任。当然华裔的身份,有利于提高华人的影响,但前提是必须当好市长。你是全体市民的市长。(陈晨 丁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