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遗失的历史带回家
客厅里,文物史料摆了一地,招思虹席地而坐,照单清点。
日前,人唤“关太”的旅美华人招思虹,将这些她远涉重洋从旧金山带来的“宝贝”,捐给国内的几家博物馆。这已是她第五次专程回国捐赠文物史料。“每一件都是一段历史,错过就没了”,招思虹说,手里捏着孙中山写给美国洪门大佬的亲笔信。旁边,数百件文物摆得纵横交错。
招思虹旅美20年,是《金山时报》专栏作家,美国华人收藏协会秘书长。她记录移民华人悲喜剧的《金山之路》,被中国华侨博物馆收藏,她拥有北美首支读者慈善团队。她通过竞拍、劝捐、民间搜集等方式,至今已捐赠600多件文物回国。
与《羊城晚报》十年缘分
1988年的秋天,招思虹从广东韶关举家移民美国旧金山。因丈夫姓关,人唤她“关太”。由于工作的关系,招思虹在旧金山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移民,1997年,“因为一种诉说的冲动”,招思虹开始在美国历史最久的华文报纸《金山时报》上,撰写“金山之路”专栏,记录中国移民在美国生活悲欢离合的故事,文章反响强烈。
是年底,远在广州的著名专栏作家微音看到《金山之路》,引荐给《羊城晚报》,破天荒整版刊出《金山之路》,这些华人故事首次与国内读者见面。“《羊城晚报》是《金山之路》的摇篮”。
而1998年成立的“金山之路”读者慈善团队,更是招思虹的骄傲。它是北美洲首支读者慈善队,目前已有几百人,多年来因对华人社会的贡献,得到美国政府多次嘉奖。“这几年送回中国的文物,百分百是读者捐赠的”,不少读者知道招思虹在搜集文物捐回中国,主动提供援助:或募款、或拿出传家宝、或提供文物史料的情报线索。去年5月初,招思虹受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之托,在旧金山收集藏品。消息发出,这支团队一呼百应。“200多件藏品,7月份我就背到北京了!”
把“活文物”带回中国
招思虹至今津津乐道的,是她把一个尘封了60年的“活文物”带回了中国。他就是参加诺曼底登陆战的唯一华裔欧阳金海,一位两次获得美军最高嘉奖紫心勋章的二战老兵。
60多年来,走访欧阳金海的人很多,深受战争阴影折磨的老人,没有对任何人说起他的如烟往事。招思虹是幸运的,“本想访谈一些掌故,寻点史迹线索”,没料到会有特别的收获。去年4月,招思虹走进欧阳家,这位头部残留着弹片的老人,第一次开口讲述那段悲壮的诺曼底记忆。“或许是我做的事打动了他吧”,这位81岁高龄的老人,不但捐出了手中文物,还亲自驾车带她前往加州沙加缅度三角洲的乐居镇寻找文物。
去年,香山枫叶红的时候。招思虹、欧阳金海带着200多件美国侨胞捐赠的文物,回到北京。在中国侨联50周年庆典上,欧阳金海成了最耀眼的明星。
被人指责“阻了财路”
招思虹搜集的文物,许多涉及孙中山革命、抗战、海外华工等。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如何在海外组织革命?他与美国华人社会有着怎样的恩怨?革命成功之日孙中山又身在何方?招思虹说,一些悬疑或模糊的历史,在一批批挖掘出来的史物面前豁然开朗。
招思虹自言,为求文物“无孔不入、软硬兼施”。为了求得当年孙中山写给华侨郑占南的亲笔信、签名照、签署的旌义状等,招思虹不辞每次跋涉数百公里,先后七登郑府,终获捐赠。今年3月,她又从洪门致公堂后裔手中买到了孙中山的三封亲笔信的复件,信是写给洪门大佬黄三德及众位义兄的,记录了孙中山与洪门的深厚渊源。原件如今下落不明。日前,该复件被捐回广东。
招思虹的“寻宝”,也引来了非议。有收藏界的人指责她,到处劝捐、挖掘失散文物,坏了市、阻了财路。招思虹说,现在国内许多博物馆在海外收集藏品,喜欢找大型拍卖会,抬高了收购价格。其实很多宝贝散落民间,如果能通过当地的一些社团组织牵线,可为国家省下不少钱。(文/孙朝方;图/林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