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9日电 据韩国《朝鲜日报》援引《周刊朝鲜》报道,“新华侨”是指1992年韩中建交后来到韩国生活的中国人,与已在韩国扎根120年的来自中国台湾的“旧华侨”概念不同。“新华侨”正在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扩大自己的影响。
据法务部出入境外国人政策本部资料显示,居住在韩国的中国人正在逐年增加。韩中建交之前仅有195人(包括朝鲜族在内的中国国籍外国人登记者),在10年间已增加至8.45万人。至2004年为20万人,2006年超过了30万人,今年10月为39.48万人。
出入境外国人政策本部信息分析科长崔景植说:“其中汉族为10.88万人,占整体的28%。”相反,上世纪70年代一度达到3万多人的来自中国台湾的华侨却持续减少,目前仅剩下2.21万人。即使不算上朝鲜族,来自中国大陆的新华侨也达到了来自中国台湾旧华侨的5倍。
新旧华侨在各方面都有差异。如果说旧华侨通过结婚、入籍等表现出了打算在韩国永久生活的态度,那么中国大陆的新华侨则有着“长期滞留”的倾向。旧华侨与原居地的联系基本断绝,但新华侨却在两地同时巩筑基础,推进“多重基础”战略。
建国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梁必承说:“区分新华侨的核心概念是他们在韩中两地同时拥有基础,应该把他们重新定义为‘新中国人’。”
在活动领域上,旧华侨一般从事餐饮业或小规模贸易业。但新华侨却凭借高学历和专业把活动领域扩展到了律师、研究岗位等专业领域以及中小企业经营等领域。最近急剧增加的中国留学生是最有潜力的潜在新华侨。
中国新华侨进军韩国做企业
来韩国做企业的新华侨也不少。在首尔中区南山洞中国领事馆附近经营CTS中国旅行社的李金凤(52岁)是韩中建交后进入韩国的新生代华侨。她1994年来到韩国,已在韩国生活了14年。她是黑龙江哈尔滨人,毕业于延边大学,所以能说一口流利的韩国话。她凭借在黑龙江省出入境管理事务所工作17年的经验,来韩后第二年1995年成立了CTS中国旅行社,从事代办签证和韩国人对华投资项目的认证业务、介绍旅游等。她的丈夫在哈尔滨搞旅游业。李金凤说,中韩两国的交流将越来越发展。她想做帮助加强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工作。她还说,问题是有财力的中国人很难在韩国投资。首先把要投资的资金从中国拿到韩国就不容易。还有,中国的人工费相对便宜,所以在韩国搞制造业很难。服务业为吸引中国人进入和投资,需要改善制度。
她刚来韩国时才9岁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了韩国外语大学二年级生。儿子一度上过华侨学校,但在哈尔滨念了初中和高中。李金凤说,她果儿子要和韩国女孩结婚,没有理由反对。
曹明权(40岁)是《新华报》的发行人,该报用汉语和韩语隔周发行16页,2005年创刊时发行5万份。除摘发中国新华社有关新闻外,报道有关法务、劳动消息和劳动现场的声音。该报社址在九老区九老3洞2号地铁大林站附近,办公室里悬挂着五星红旗和毛泽东的画像。正式职工为5人,最近还代办旅游业、出版、翻译等业务。
他拿出的名片上有,韩华报业集团理事长、首尔华人华侨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首尔中国侨民协会首席副会长、韩中商务促进交流协会监查长等各种职务。曹明权系中国吉林省图门市人,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他凭借在延边铁路局宣传部负责新闻报道工作的经验,2001年来韩当过中国报社的记者。2003年他入韩国国籍,他的妻子在华人办的金属公司担任翻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
他说:“在韩华人感到不方便的还很多。首先话不通生活不方便,还有外国人重新登记条件苛刻很麻烦。大都投入小资本做点事,刚来就取得大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事。对他们来说需要韩国政府确认他们在韩国投资的意志,然后积极提供帮助的态度。”
曹明权通过报纸曾开展过“取得投票权”运动。他说,“现在对我们的看法和待遇不大一样,甚至在地方选举中取得了投票权。”同时他强调说,要提高在韩华人的社会地位,需要自身的努力。
在韩中国留学生剧增达3.11万
“我想在机会更多的韩国寻求个人发展。”
中国留学生是最具可能性的“潜在”的新华侨。近10多年来,中国留学生人数呈陡峭的上升势头。韩中建交第一年仅17人的中国留学生(包括朝鲜族)在1999年超过了1000人,2005年突破1万人之后,目前已达到3.11万人。
正在首尔大学语言系研究生院读硕士的吴清芬(28岁)是2002年来到韩国的。出生于浙江省的她说,席卷中国大陆的韩流热潮让自己对韩国有了向往。吴清芬在首尔大学语言教育学校学习了韩语,之后进入中央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考入了首尔大学研究生院。吴清芬在家里是老大,她的两个弟弟也已来到韩国寻找机会。比她小2岁的大弟弟原本在中国读计算机系,来到韩国的时间是2004年。他正在中央大学上最后一学期,已开始为考研做准备。吴清芬的小弟弟于今年6月大学毕业(机械工程系),目前在檀国大学语言学校学习韩语。吴清芬说:“中国和韩国一样,高学历的人很难找工作。我想在机会更多的韩国寻求个人发展。刚来韩国时,正好是李明博竞选市长的拉票时期。在中国是看不到选举的,所以我很感兴趣。我也关注了卢武铉总统当选的过程。”借那个机会,她亲身感受到了韩国的活力。比吴清芬大两岁的男友也是看到韩国的可能性后来韩的留学生。他是成均冠大学经营系毕业班学生,也是梦想着成为“韩中商务CEO”的青年。他说:“如果能结婚,就打算在韩国生活了。在韩国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是无价的财富。中国大使馆举办的聚会、在韩就业人士的聚会等社交活动的兴起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蔡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