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各国文化事业并不发达,广播、电视的普及率不高,标语作为一种低价高效、受众广泛的宣传形式,在当地还是比较流行的。标语的制作方通常是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授权的其它单位。
在这些国家,标语可不是想刷哪儿就刷哪儿:私人或商业建筑的外墙是业主的个人财产,不能刷;教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是非世俗的地方,不能刷;广告栏是供私人张贴的,带有“公家”性质的标语不该挤占,也不能刷。最常见到标语的地方都是“公家”的,如政府机关外墙、边境检查站、国家公路两侧等等。
标语内容很广泛,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个人卫生,都可能入选,但大体上,讲身边事的多,讲大道理的少。
我在西非多年见到过很多标语,有宣传西非六国旅行免签的,有赞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就的,有大选期间宣传候选人功绩的,也有提倡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和不随地大小便的,针对性强、时效性强,是西非各国标语的一大特点。
这些标语形式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我在多哥、贝宁边界见过一组“打击拐卖幼女”的标语,系由一组四幅图画组成,并配有简单的人物对话,鲜明生动,一目了然。即使纯文字标语也力求简洁生动,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有一幅宣传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统一护照的标语,长达6米,高近1米,内容却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我们都是一家人。
有些标语的形式更轻松活泼。选美在西非各国不仅仅是一项文艺比赛,更是它们争取国家荣誉、弘扬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舞台,也深为民众所喜爱,选美期间的标语通常会随附优胜者大幅照片和获奖场面图片,喜悦之情一望可知;旅游业是各国重要产业,边境、海关等处常可看见宣传本国风光的标语,这种标语常常由一组“标志性”景观、动物图片连缀而成,并附有简单地图和旅游管理部门的联系方式。
这种独特的标语形式,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特殊情况:西非各国文盲率较高,只有这种形式、风格的标语才能让老百姓都看得懂,看得进;至于“边境标语”,针对的多是旅行者和游客,这些人母语五花八门,以图为主,会更便于他们理解。(摘自美国《星岛日报》;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