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十二月八日电 题:厦门新发展 颠覆老概念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长年居住厦门的人,对“厦门”一词内涵的演变一定有很深的感触:曾几何时,“厦门”几乎就是该市老城区中山路一带的代名词,不仅岛外的居民进岛办事往往会说要 “去厦门”,就是岛内的人到繁华的城区购物游玩,也离不开“去厦门”这一口头禅。
在历史长河中,三十年只是一瞬,对发生巨变的厦门而言,却可谓沧海桑田。不知不觉间,厦门人脑海中,“厦门”市区的概念已不再囿于中山路一带老城区、不再是岛内的别称,而悄然蜕变为整个行政区域。
这种观念的颠覆,正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一个伟大时代变迁在特区的缩影。
应该说,老厦门人心目中厦门概念的偏差,由来有自,曾经多少年,厦门的繁华商业圈长期蜷缩在中山路、鼓浪屿一带老城区。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催生了厦门第三产业飞速成长,使厦门商业圈网点布局急剧向外扩张,众多新兴商业圈群雄并起;连接本岛的跨海大桥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的相继建成启用,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更缩小了岛内岛外的空间和心理距离,使岛外的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等区域日渐成为新的投资热土。
统计资料显示,三十年前的一九七八年,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不到三十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电灯不明、道路不平、电话不灵,连自来水供应都要排队;而到二00七年末,该市城区面积已一跃发展到一百八十平方公里,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美,高楼林立、环境优美,一派繁华景象,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气派尽显。
厦门市经济总量也在三十年间迅速扩大,全市生产总值从一九七八年的四亿八千万元人民币猛然增至二00七年的一千三百八十多亿元人民币,GDP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七点三,增长率长期位居中国内地同类城市前茅,GDP和财政收入都分别比三十年前增长了两百多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经济特区建设二十七年来,厦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和谐进步,走出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之路,被誉为“厦门发展模式”。
在该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座谈会上,中共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回顾厦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特区建设二十七年走过的历程时称:特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特区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改革开放“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地实现“突围”。
厦门决策当局把厦门改革开放三十年大致分成四个阶段:从一九七八年底改革开放伊始到一九八四年初、一九八四年初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至一九九一年底、一九九一年底江泽民出席厦门特区建设十周年庆祝大会并发布重要讲话到二00六年初、二00六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厦门并发表重要讲话至今。
人们不难发现,厦门从第一阶段在摸索中前行、初步树立特区对外开放新形象,到第二阶段放胆发挥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率先进行各种探索与实践,促使外向型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到第三阶段加快发展,拓展岛外,初步形成以厦门岛为中心,“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城市格局;到第四阶段进一步开拓创新,又好又快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在经济发展同时,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实现社会和谐、民生保障等领域新突破。
这一发展历程与中国改革开放大业一脉相承,改革开放始终成为厦门经济特区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说,是改革开放孕育了经济特区这一新生事物的诞生,那么,厦门的成长,则无疑有力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