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7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一俊遮百丑”已然过时,当下流行的,是“一丑遮百丑”。此时此刻,无论我们审视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似乎都可以把一切问题归咎于四个字——“经济危机”。是时候揭开这块万能的遮羞布了,尤其在反思英国华人旅游行业的现状之时。
经济危机来了,来得如此凌厉迅猛,如此高调醒目,以致于当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问起任何行业的问题时,我们都可以轻松地脱口而出——“哎,世道不景,有什么办法?”
此刻,这些行业或领域的常规问题都仿佛不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关于“经济危机”的空洞引用与苍白叙述。
英国华人旅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英国华人旅游行业的确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更为根本的,却是那些“非经济危机性”的问题。
根本的问题是“非经济危机性”的
英国华人旅游行业资深人士H先生(应受访者要求隐去真实姓名)向记者表示,经济危机对英国华人旅游行业的冲击肯定有,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例如许多华人旅行社承接的公务考察团,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更为直接,经济危机的直接影响不大。”
他认为制约英国华人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非经济危机性”的。
2008年12月5日,拥有五年半历史的英国泗和旅游公司宣布结业,成为英国华人社区的重磅新闻。
受访的业界人士认为,门槛低、竞争激烈是英国华人旅行社生存难的重要原因,而缺乏自主开发旅游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根据市场动向作出及时调整的应变能力则是导致不少华人旅行社被淘汰的根本原因。
坊间还流传着英国华人旅游行业的生存法则,即大鱼得利,小虾难活。有人说:“经济危机来了,小型的英国华人旅行社挺不住的就倒下了,这反而减少了较大规模的华人旅行社的竞争对手,对其有利。”现实的情况真的如此吗?
“并不是这样的,竞争对手永远不会减少,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会降低,即使在经济危机时期也是这样。因为英国的旅游行业门槛低,对于前期资金和各种条件的要求不高,进入这个行业不难,不断有旅行社倒闭,同时也不断有大量的新旅行社出现,这种情况是这个行业的常态,和是否出现经济危机没有关系,因此导致竞争异常激烈,要存活下来难,而要做大做强达到一定的规模就更是难上加难”,H先生表示。
他认为,首先,英国旅游业和其它欧洲大陆申根国的旅游业相比,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由于英国现在并不属于申根国,很多中国的游客考虑到申请英国签证只能在这一国旅游,而申根签证则可以在欧洲大陆多个国家旅游,更多会选择去申根国家,这减少了英国旅游业的竞争力”,H先生表示。
其次是英国旅游行业在酒店食宿等配套设施上存在“又贵又差”的问题。英国BBC等主流媒体近日对此进行了报道。据悉,昂贵的费用和较差的服务质量,使得英国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英国旅游局主席克里斯托弗罗德里格斯(Christopher Rodrigues)还在近日警告说,如果不改变这一又贵又差的现状,英国旅游业将失去五万个就业机会。他举例说,一些旅馆的提供的浴巾稀稀拉拉、肥皂也是曾被用过的、早餐提供时间很短,导致很多游客的抱怨。而来英国旅游也是出了名的贵。高档五星级饭店下榻一晚的费用高达700镑,就算以美国纽约的标准来看,也是相当昂贵。
对于“又贵又差”这个问题,H先生深有体会,并分析了形成这个状况的原因。
“这些年听到过不少顾客的反馈,一些从中国到英国旅游的客人认为英国酒店的硬件设施比国内差,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差了一个星级’,觉得这里的四星级酒店还不如国内的三星,酒店房间小,有的因为修建的时间较早,显得陈旧”,H先生说,“而且在2005年英国发生大爆炸之后,酒店行业恢复得很快,入住率并不低,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即使价格‘昂贵’,也不愁没人去住,但从长远来说,给人造成一种‘又贵又差’的印象,对整个英国旅游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一位负责酒店预订业务的华人旅行社工作人员Z女士则向记者透露,英国华人旅行社在与合作酒店打交道的时候还常常遇到技术性的困难,例如旅行社与酒店达成的合同价,往往要低于市场价,但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却会遇到“有价无房”的情况。
“很多酒店明明还有房间,却因为不愿意以较低的合同价把房间卖给合作的华人旅行社,而故意对旅行社说房间已满,再以更高的价格提供给其它的散客,或者其它一些大型的英国旅行社”,她说。
H先生认为,“又贵又差”除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有时候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这是由英国华人旅行社的目标市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英国华人旅行社很大一部分顾客来自东方市场,这个市场本身具有特殊性。来自这个市场的顾客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较高,有时候英国的地接社为了让游客满意,特意选取相对条件较好的酒店,他们就会感觉比较贵。不过近年来,这个敏感度开始出现降低的趋势,游客能接受的价位开始上升,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从事英国国内游散客团业务的G女士则认为,经济危机是否影响业务和多大程度上影响业务,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旅游产品本身:“根据我和周围的同事的感受,从2008年下半年到现在,尽管经济危机来袭,但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还是每周都能保证出团。这些旅游产品的特点是行程安排方便合理,内容具有吸引力,而很多老产品,却因为没有创新,业务范围被新产品覆盖,而很难成团。”她认为“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新颖度才是决定性因素。
“英镑贬值”能否 “救市”?
英镑的贬值,被不少人看作是英国旅游业的一线生机,因为英镑的弱势带来了英国旅游费用的相对下降,而对欧元区的游客来说,到英国购物也十分划算。
近日以来,英媒也不断有“欧元区游客热衷到伦敦淘货”、“欧洲之星火爆”以及“英镑贬值促进英国购物游”等报道涌现。但英国华人旅行社真的能从中受益么?
G女士表示:“我所负责的散客团业务,顾客大多数是从中国或者其它国家来英国探亲访友的华人,也有部分是来英参加短期培训、交流活动的人员。英镑贬值对欧元区和人民币区来的游客来说的确很值,旅游费用变得相对便宜了,购买一些名牌商品也更划算。但我认为我们并不能对此寄予太多的希望。”
她给出了两条理由,一是“英镑贬值”并不会是一个长期的状况,在G女士接受《英中时报》采访之时,英镑已经开始出现“回升”的势头。二是,很多酒店、名牌店以及各类商家也已经开始根据“英镑贬值”的动向,调整自己的价格。“以伦敦的某个国际品牌店为例,在英镑贬值后,有很多欧元区的人涌到英国来扫货,这家店看到这个情况后,已经提高了它的价格,调整后和欧元区的价位相当,人们很难占到便宜。”
另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英国几大主流旅行社已经将2009年夏季度假产品的价格上调了40%。相对如此之大的涨幅,“英镑贬值”带来的“超值”感受,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把拯救英国华人旅游行业的希望,寄托在极具不确定性的“英镑贬值”上,会不会又是一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