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5日电 据意大利《欧洲侨报》报道,《欧洲侨报》曾就经济危机下旅意华商应继续留在意大利还是返回中国,为正面临选择且犹豫不决的华商朋友提出过中肯的建议。返回中国发展,要看得准、立项新、善思考。这里特选取两位美国华人王先生和许先生海归中国后取得成功的故事,希望他们的经历能为准备去中国再展鸿图的意大利华商提供一些启发。
先见之明 独创商机
王先生很早到美国,在波士顿念完大学后,又获哈佛MBA。可供他选择的就业机会不少,出入意料,他最终选中一家在中国没有业务,却急于进入大陆市场的美国工业电梯企业,成为开拓者。
王先生的先见之明是:邓小平南巡后中国经济必定加速发展,他的赶早和赶少,既获取更多的大陆商机,又拓展自己领导东方业务的地位。不到10年,公司兼并多家同行企业,产品在大陆打下近半壁江山,而他则稳坐公司亚洲地区总裁的高位。
2008年,王先生却辞职了,他的解释很简单:不再为别人打工,要自己做。后来得知,他抓住了一个大商机,以高考落选生为来源,王先生建立了大专院校跨国连锁企业,学生先后在国内外修完课程,既可取得国内文凭,又可得到国际认可的国外大学毕业证书。王先生凭借他慧眼独具的分析和国内外长期积聚的人脉,创办出一个跨国的高教投资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裁。不到2年,旗下拥有国内外多所大学,分布在美国、英国、澳洲、中国大陆和台湾。学校国际化的同时,学生也国际化,招生对象现已扩展到其它亚洲国家。
脚踏实地 由小做大
许先生在美国大学时,选择了海归,但毕竟底气不足,谋职求业,学历还不够高,下海创业,资金何在?从小志大的许先生并不气馁。他在上海尝试和专注了多个行业,最终选定了餐饮业。
这是竞争多、琐事多、投资多的行业。许先生看准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餐在上海属冷门,集资办起以自助寿司为卖点的日餐连锁店。2—3年内生意蒸蒸日上,连锁店发展到十多家。不久,他卖掉寿司连锁店,用第一桶金继续涉足高档川菜、南美巴西烧烤等。
积聚丰厚的人脉和资本后,2年前许先生先生开始了他的壮志“登山”之旅:开办价廉菜美的意大利休闲餐馆。要从那些在中国红火半边天的洋快餐店的虎口中争食,经营层次高于洋快餐店,采全程点卖服务式而非自助式。而价位却低于洋快餐店,几十元可吃全套西菜,很适合中产阶层。
管理上在西方快餐连锁店管理模式中渗入中国特色,多年实践后这套模式已趋成熟。以许先生先生为董事长兼总裁的公司迅速发展,客源川流,2年时间已在上海和其它城市开设连锁店50多家。
闻潮而动 顺势而为
无论是王先生还是许先生,回国创业再发展,分别看准了当时中国掀起的发展大潮。如今,中国正推动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看清潮流、顺势而为,是返回中国发展后走出第一步的依据,务必深思熟虑。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因人而异评估自我,以便量身裁衣、取长补短。
有专家预言,中国经济下一个奇迹要靠服务行业大发展。目前和将来不少服务性行业需求大量专业人才,如投资服务、金融分析、风险管理、市场咨询、公关广告、新媒体、特殊教育等。华商要记得,回中国发展,不能选错行,要深入了解本行业和相关行业在大陆发展的前景,仔细分析自身在该行业是否具备一定的竞争潜力。
此外,当前中国知识产业前景看好,特别那些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和高民生需求的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新药、尖端生物医学技术、环保设备、农业新技术等急待开发。所以,找准方向,立足短缺项目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高速发展的中国大变化飞快,一年一个样。长期居留海外的华人,都有一个水土不服的过程。只有学会“中国特色”的各种规矩,融入焕然一新的当地文化,才能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总而言之,实力、创新力、沟通力和适应力,缺一不可。这是海归途中务必练就的看家本领,也是回国发展的成功之道。
鱼与熊掌 不可兼得
返回中国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适应环境,建立人际关系,一切从头开始的开步之难可想而知。得有耐心、经得起时间的磨炼,知难而上,不畏失败,不怕重来,百折不挠。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和能力,相信危机与商机并存。同时,要有颗平常心。倘若海归不成、不顺或不适,也是平常事,不要勉为其难,切勿忘我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