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提起最近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张丹红事件”,林娜(化名)的反应不像“萍聚社区”的华人网友那样激烈,除了通过网络了解相关信息外,她并没有参与网友的讨论。“德国大多数媒体就是这样,指望他们对中国说好话是不可能的。”
“张丹红事件”其实只是“中国声音”遭遇欧洲舆论界“销音”的典型案例之一。
林娜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她还看到有一家德国人窗户外挂着“藏独”的雪山狮子旗。“那都是媒体的功劳,好像支持‘藏独’就是在捍卫人权似的。”而在国内曾到过西藏旅游的林娜却记得,当年离开贡嘎机场前她还喝了陌生藏族同胞递给她的酥油茶,“事实远不是德国媒体宣传的那样”。
中国留学生遭遇“媒体围剿”
但身在德国,林娜却不得不每天生活在关于中国报道的谎言与煽动之中。今年3月西藏发生的那场风波过后,切身的体会更是让她终生难忘。
“一次乘公交车,看到我的东方面孔后,一个德国妇女就拿着刊登西藏暴力事件的报纸冲着我吼。”那一次,林娜和这个女人展开了辩论,告诉她那不是事实,但对方就是听不进去,一直到下车后,这场争论才宣告结束。
与林娜相比,已在法国留学6年的李洹则是主动出击。“他们总是说中国没有人权,但我们只看到国内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们这么说显然没道理。”李洹就开始主动给法国媒体、议员,甚至包括一些研究机构写信,向他们讲述自己见到的真实的中国。这种努力终于收到了反馈,法国电视二台邀请他到节目中去辩论。
那是3月29日,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国人出现在法国电视二台。“我就跟他们说,新闻到底要遵守什么样的职业道德,需要客观公正地去验证你的信息,你的评论要客观中肯,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李洹对《国际先驱导报》回忆道,当时他没直接提西藏问题,而是质问那个法国驻华记者到底看到了什么?“无辜人在被另外一些人打和杀,你为什么不说是暴力而说是和平示威,你给我看一眼照片或视频,所谓的血腥镇压,你给我看看。那个记者当时坐立不安,只说‘我们有可靠信息’。我说你的可靠信息是谁提供的?你不能找个敌人来说,那根本不是中立的客观的说法。”
“张丹红事件”发生后,一名在德中国留学生更是极度失望。“我很替张丹红不平,更为中国受到德国如此对待而愤怒。”另一个留学生则在论坛里写道:“看看吧,接下来就该是‘德国之声’说张丹红并没有真正停职务只是调动岗位,然后威逼利诱她写个声明说她很好,然后就开始炒作中国方面怎样挑拨离间宣扬民族主义,中国人多么极端可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网友发表上述评论不久,“德国之声”就在中文网站上发表了“声明”,否认张丹红“被解职”。
笔下离不开“中国阴暗面”
当张丹红因在德国电视二台的“脱口秀”节目中的言论遭遇德媒集体发难时,德国《柏林晨报》的一名记者正在向本报驻德国记者了解北京的情况,他将到北京报道奥运会。
“我在德国议会碰到他,他就问到在北京租房子的问题。”吴黎明介绍说,这个记者后来到了中国,除正常的报道外,还在《柏林晨报》上写“记者手记”类的随笔。其中他多次提到没想到中国人这么热情,刚认识的中国朋友有的请他参加婚礼,还有的请他吃饭,帮他找“鸟巢”附近的房子。“西方强调个人主义,他根本没想到中国社会这么富有人情味。”一个德国专家在奥运会前也告诉吴黎明,奥运会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可以让西方媒体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但他们显然太过于乐观了。《柏林晨报》的记者虽然开始写的文章特别正面,但一涉及到政治问题、人权问题,调子立刻就变回了原有的轨道。“他们在奥运报道的时候就是这样,只要稍微发现中国的一些‘问题’,就马上开始转而揭露所谓‘阴暗面’。”吴黎明说。
德国媒体的表现也印证了吴黎明的判断。在转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德国电视一台的解说员就攻击北京奥运会是政治秀,称在华丽的幕后掩藏的是对藏人的“血腥镇压”。本报驻德国记者时翔还注意到,惹出“张丹红事件”风波的德国电视二台,更是在一档奥运节目中攻击中国体操女运动员是“黄色的羊”(在德文中“羊”是骂人的话),无端指责中国运动员虚报年龄。
“我写成这样已经不容易了”
其实,一些西方记者对自己在报道中国时扮演的角色也心知肚明。
今年5月15日,达赖喇嘛开始了对德国为期6天的访问。本报记者吴黎明也在当天到了达赖在波鸿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并现场提了一个问题,直接导致达赖从气急败坏到低声狡辩的转变。
当时吴黎明向达赖提问的原话是:“你老是说不寻求西藏独立,只寻求真正自治。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不久前你派往中国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是你的私人代表甲日·洛迪,我从网上查了‘藏青会’的网站,发现甲日·洛迪是藏青会的创始人之一。‘藏青会’网站明确写明其宗旨之一是‘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为西藏的完全独立而奋斗’。你派了一个‘为西藏独立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去谈判,这是否与你‘不寻求西藏独立’的说法相矛盾?第二,你说的西藏自治是指你们提出的‘大藏区’还是目前的西藏自治区?”(相关报道见本报5月19日报道)
那场发布会后,众多记者蜂拥过来采访吴黎明,并在随后发表了一些报道。“大部分德国媒体当时的报道都比较正面。”而其中德文版《金融时报》记者的电子邮件,更是让吴黎明印象深刻。“他的原话大概是说,‘你知道,我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话外音就是,按照他所在媒体的价值观念和他个人对西藏问题的理解,实事求是地客观报道中国记者与达赖的争论其实已超出底线。”
对于达赖本人,长期跟踪西藏问题报道的吴黎明表示,他非常善于应对媒体。最重要的是,他在西方媒体和中文媒体面前往往是两套说辞,“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不懂中文的“中国问题专家”
从2003年到布鲁塞尔常驻,到现在在德国工作,迄今已经5年的驻外经历,让吴黎明有更多的机会审视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
“我觉得西方的媒体环境一直就是这样,对中国报道来说,他们就是站在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念上看中国。”吴黎明表示,由于很多媒体根本不了解中国,这导致媒体和读者都是通过驻华记者的文章来了解中国,而这些记者写的文章能够发表出来也要得到编辑部的审核,“因为他们对中国和亚洲毕竟是有偏见的”。
2005年中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后,时任外长的李肇星到访欧盟,当时欧洲关于《反分裂国家法》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在门口等候采访的时候,吴黎明与法新社和路透社的记者有了一段短暂聊天。
“我就问他们,你们说《反分裂国家法》就是‘动武法’,你们到底看没看过《反分裂国家法》原文?他们说没看。我说没看怎么有资格写长篇大论呢?他们说没时间看,得出的结论都是根据北京的同事发回的内容来阐述的。”这段对话让吴黎明非常感慨,“从西方记者涉华报道的素质来说,很多人压根是不称职的,首先是就知道跟风。当然还有价值观念的问题,他们有自己的考虑。”
不只是报道中国的西方记者,包括一些自称的中国问题专家,也多半对中国的了解一知半解。到德国工作后,吴黎明接触的多是学者的圈子,这些人属于欧洲的精英阶层。“你和他谈,他们虽然有的是研究中国的专家,但是他们的看法是非常过时的,不能把握中国的发展脉搏。”这些人很多不会讲中文,研究资料全部是来自当地媒体的二手资料,最后得出的成果可想而知。
就这样,或是出于对中国的偏见,或是出于无知,或是出于所谓“政治正确”,欧洲媒体频频拒绝倾听“中国声音”。“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美国人比欧洲人要更了解中国,他们之间的合作更多了。”当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海外站出来,发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也让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了解到真实的中国真相。(晓德)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