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初开始,一场恶意炒作“中国间谍”的风波,悄悄地在德国积聚力量。随着德国主流媒体加入炒作,在德华人的形象和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11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所谓中国在海外从事间谍活动的言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出现了。德国联邦某部门官员捕风捉影,一再对中国政府和中国在德人员进行无端指责,中方对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中方已向德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德国相关官员停止一再损害中国形象和中德关系以及中德两国人民感情的做法。
“中国间谍”从年初炒到岁末
德国这场“中国间谍”风波始于今年初。
德国媒体于2月6日报道称,自今年1月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在线文库”网站经常遭到“不明身份者”的恶意攻击,网站无法正常运转。该网站的工作人员布莱恩·培根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说,“99%的袭击来自中国”,但不清楚此类“互联网恐怖活动”的背后“是否有政府撑腰”。
工作人员的这种说法,依据只有一个:受到黑客袭击的只有中文文库。不过,就连采访培根的记者也不禁要问:马克思主义网站遇到的敌人,怎么会“偏偏来自同属共产主义阵营的中国”?
“中国黑客攻击马克思主义在线文库”的说法,引爆了所谓的“中国网络攻击”潮。两天后,德国联邦宪法保护局副局长雷姆贝格,在接受德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来自中国的黑客袭击在加强。”他说,其他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记录,证明“中国经济间谍”的数量在增加。“有迹象表明”,俄罗斯和中国在德国发展技术间谍的情况最甚,而这两个国家是德国政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德国公司对这两国的技术间谍防不胜防。“俄罗斯人多半用传统的间谍方式,从我们收集到的情报看,中国人多采取电子攻击的方式。”
德国IT安全系统提供商Wubi的主管随即附和说,他们开办了一个黑客大赛网站。“每天,从中国来的黑客多达1000人次。”这名主管说,中国黑客有着良好素质,数学和密码知识都掌握得很好。
真正引起轰动的是今年8月26日出版的德国《明镜》周刊,它抢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之前刊登了封面文章《黄色间谍》。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黑客”对德国总理府、外交部、经济部和科研部电脑系统的全面攻击。报道说,德国宪法保护部门早在今年5月就通知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黑客”绕道韩国,把“木马”安插在德国政府的电脑系统中。专家们进行了一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大的“电脑防御战”,阻止了大量敏感信息被人窃取。而此前,有多少数据、什么数据已被人获取,“无法知道”。
此后,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京“间接地”提到了这个“棘手的话题”,“提醒”东道主注意“遵守共同的准则和互相尊重”。
11月中旬,德国宪法保护局的一名官员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再度大炒“中国间谍”。他说,对外国企业的技术,中国刺探起情报来“特别积极”,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黑客们甚至往往得到国家的支持。”但是,这位官员也承认,“几乎从来没有获得过可以送交法庭的有关经济间谍活动的证据”,刺探情报的人究竟来自国家情报部门,还是企业的竞争对手,更难查清。
“这些情报的说服力有限”
面对铺天盖地的“中国间谍”风潮,德国不乏理智的声音。
“德国之声”采访了德国计算机专业杂志《CT》的副总编约尔根·库里,双方的对话耐人寻味:
“德国之声”:“现在《明镜》周刊援引德国宪法保护局的消息说,这些黑客来自中国军方。网上的黑客能不能被确认身份?怎么确认黑客的身份?”
库里:“追查起来很困难。很多企业在进行恶意攻击的时候,不使用自己公司的电脑,而是随便找一个互联网用户,黑客利用这位普通用户的电脑发动攻击。也就是说,黑客实际上在普通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控制了他的电脑,并且从事破坏互联网的工作。因此,追查黑客的工作相对来说十分困难。”
“德国之声”:“可德国情报机关十分肯定地说,这是来自中国军方的攻击。他们有理由这么肯定吗?”
库里:“我认为这一说法站不住脚。如果计算机专家追踪到了木马程序的源头,可能可以确定攻击来自中国的一些城市。但前提是,这些黑客头脑不够聪明,手脚不够干净,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然后人们看到这些城市有一些部队的驻地,因此估计这些攻击者来自军方。然而,这些情报的说服力有限,人们无法拿出能被法院认可的证据,除非追查到黑客的电脑。”
“德国之声”:“从技术角度看,确认黑客的身份十分困难,而这一次《明镜》周刊的报道却引起了公众的高度警觉,批评之声不断。这样的反应是不是过激了?”
库里:“有人据此质疑中国伦理道德有问题,这本身就很矛盾,因为德国也有这样的行为。我估计,德国联邦情报局也使用类似的手段。我们也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内有部门专门从事工业间谍活动。德国下萨克森州有一家风力发电设备厂的情报遭窃,后来的调查显示,美国情报机关参与了此事。在西方社会,人们并不把这种行为看成是道德败坏,单单指责中国人是不合适的。”
在德留学生和华人携手起诉
对所谓的“中国间谍”的荒唐指责,引起了在德华人和中国留学生的强烈愤怒。11月10日,150多名中国留学生及在德华人,前往位于汉堡的《明镜》周刊总部大楼举行示威活动,并递交了抗议书,要求杂志社在11月19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周刊上刊登道歉声明。《明镜》周刊对此没有回应。按照计划,示威者最迟在11月26日向汉堡地方法院提起诉讼。
在柏林工作的39岁的周坚,是这起维权事件中的代表人物。在德国生活了近19年的周坚,看到《黄色间谍》这篇文章后,认为文章损害了中国和在德华人的尊严和荣誉。他将14页长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发表在论坛上,引起在德留学生及华人的激烈讨论。10月20日,一些社团组织召开“反击明镜”维权讨论会,决定通过“舆论反击、示威抗议、法律诉讼”3个步骤开展维权活动,维护尊严。
讨论会认为,《黄色间谍》这篇文章已经远远超出德国法律对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保护范围,是对中国、中国文化以及华人的侮辱。
周坚说,《明镜》周刊的记者在文章中翻译了一句孔子的名言,是“假借孔子之口,大肆污蔑华人”。“仔细看过论语的人马上会意识到,《明镜》周刊对这句话进行了‘诠释’,认为我们中国人从孔夫子那时候起就知道,拷贝是一种艺术,说我们从文化根源上就不尊重知识产权。《明镜》周刊断章取义得非常厉害,使得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的人误以为文章写的就是事实。”
《黄色间谍》一文中将“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People’s Republic of Cheats”(骗子人民共和国)的内容,同样让周坚愤慨不已。“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再一次加重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蔑视,”周坚说,“似乎我们华人本身就带着骗子的面貌。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新闻法的规定以及记者的职业操守,也触犯了德国刑法中有关‘侮辱罪’的条文。”
德国汉诺威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在网站上公布了周坚和黄礼登两人拟定的刑事举报、刑事处罚申请和附带民事赔偿申请书的草稿。当然,维权并不容易。事实上,由于经费的限制,想找到合适的律师都非常困难。全德范围内只有4位华人拥有律师执照,可方向不对口,没有办法直接参与诉讼的准备过程。现在只能依靠学习法律或者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和学者。
谈到起诉的胜算,周坚表示:“在最后判决前,谁也说不清胜算如何,因为最终是由法官来定夺的。”他强调,提起诉讼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周坚称,他们在找愿意代理此案的德国律师,如果找不到,就自己去法院提交诉讼。(张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