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何其多 新加坡华人移民如何适应"光脚文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差异何其多 新加坡华人移民如何适应"光脚文化"
2010年01月11日 14: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本专家认为光脚走路可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益处多。
来自马来西亚的范锡龙经常跟儿子光脚在客厅追逐嬉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岛国天气炎热,再加上新加坡国人以爱干净闻名,因此,光脚对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而言,早已是司空见惯、平常不过的小事。华人新移民对这样的习惯能否适应?又有些什么看法?从健康角度看,医师怎么说?日本又为何推崇“赤足教育”?

  女性新移民:要注重保暖 光脚会客也不礼貌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对“光脚文化”看法各不相同。 老家在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的王艳华今年30岁。2008年她随夫来新工作,现在是中国国家汉办东南亚华语教材推广中心经理。刚来新加坡时她曾为买不到一双柔软舒适的家居拖鞋,烦恼了好一阵子,后来她不得不托朋友从中国带了几双过来。“我们东北人很注意保暖,小时候不穿拖鞋在地上跑会被长辈骂的。尤其是女孩子,更要提防脚下着凉。”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行政工作的肖芸今年29岁,来自中国河南。虽然已经在新加坡生活了十几年,但还她保持着穿拖鞋的习惯。“经常光脚,脚底的皮肤会变得粗糙,影响美观。而且我总觉得客人到家里来,光脚会客也不太礼貌。”

  现在怀有身孕的肖芸不仅在家要穿着拖鞋,睡觉前还要用热水泡脚。“中国人讲究养生,照顾好自己的脚就能少生病。泡脚使血液循环加快,让人出汗,不仅能解除疲劳,还能使一些毒素随汗液排出体外。”肖芸开心地分享她的养生之道。她说怀第一胎的时候太年轻,没那么多讲究,也不会照顾自己,这回可要认真对待。

  男性新移民:“入乡随俗”索性不穿了

  同样来自中国的夏军之和马捷两名男士则完全不同,他们对在家是否穿拖鞋并不在意。28岁的马捷是一名电脑工程师,他说自从来了新加坡,在家里就没再穿过拖鞋。老家在中国深圳的夏军之则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彻底抛弃家居拖鞋的。夏军之笑着说:“我开始穿拖鞋,后来看房东和一些新加坡朋友在家都光着脚,索性不穿了。这‘入乡随俗’肯定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

  中医师:阴寒体质人群别大意

  从健康角度看,医生怎么说?记者采访了中华医院驻院医师林英,他介绍说,在新加坡,光脚与否还是要看个人体质。传统中医理论素有“风从颈后入,寒从脚底生”的说法。尤其是体虚气血弱者,产后血虚、年老体弱者,光脚走在家里的地面上,寒气易乘虚从脚下侵入。一般年青体健者,阳气偏盛,在天气炎热的日子光着脚在地砖上行走倒沒什么影响,但在寒冷的日子还是要预防“寒从脚来”削弱人体正气(肾气),以致易患感冒、肠胃不适、寒湿痹痛、月经不调 。

  日本专家:适当赤足好处多

  与新加坡“光脚文化”相对低调的民间讨论相比,日本对“赤脚”课题的研究则显得相当高调。在日本,“赤脚”已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登上了国立学校的大雅之堂。

  在本地星日外国语学院工作的多田纳女士来自日本神户,她告诉记者,在日本的一些幼儿园或中小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光着双脚绕操场或沿着走廊有组织地进行慢跑活动,这就是日本的“赤足教育”。“我们日本的一些专家认为,让孩子的双脚裸露在阳光和空气中,无拘无束地走路,能促进脚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以增强食欲,提高身体抗病和耐寒的能力,所以很多家长都鼓励孩子接受‘赤足教育’。”

  她说虽然日本近年来推崇“赤足教育”,但大多数家庭在家里还是要穿拖鞋,即便光脚也是走在草垫或者榻榻米上。学校并不勉强学生必须接受“赤足教育”,学生们可自由选择。

  日本专家认为光脚走路可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益处多。那从中医角度能解释通吗?记者也就此问题咨询了中华医院的林英医师。林医师表示,无论是“光脚文化”还是“赤足教育”,都要视气候、时节等因素而做调整,也要因个人体质的不同来量身选定。 “中医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青壮年人光脚行走能增进足部及身体的气血循环,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但体弱阳虚者则适得其反,并且只适宜在天气暖和的日子光脚走路。”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