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眼中的澳门十年变迁:祖国是坚强后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归侨眼中的澳门十年变迁:祖国是坚强后盾
2009年12月10日 09:30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祖国是坚强后盾!”不久前在澳门举办的年度“华侨华人聚濠江联谊大会”上,澳门缅甸华人互助会副会长翁伯昌这样告诉记者。

  从出生他乡,到经历澳门回归前的经济低迷、治安不靖,再到见证特区经济腾飞、生活安详美满,作为归侨的他感慨良多。

  “自己人终于来了!”

  “澳门回归祖国的那一刻,真的很激动。”55岁的翁伯昌谈起1999年12月20日当天的场景时,依旧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那种激动,源于积蓄已久的憋屈与企盼。

  让他憋屈的是,当时葡澳政府统治下,身处高位的基本都是葡萄牙人,华人只能在底层任职。在一种所谓的“宗主国”意识下,如果葡萄牙人和华人出现纷争,往往会有不公平的处理结果。

  让翁伯昌企盼的是,澳门能真正做到自己管自己,这样不至于让居民每天都在治安恶劣的环境下提心吊胆过日子。

  出生在缅甸的翁伯昌,童年记忆并不美好。多年的社会动乱迫使他离开那里,也让自己从此对社会治安不靖的局面深恶痛绝。

  他回忆说,回归前的一段日子,澳门黑道猖獗,成天打打杀杀,苦了百姓。 这种局面,直到回归后才得以改变。翁伯昌回忆说,当自己看到驻澳部队来到澳门,曾由衷地感慨:“自己人终于来了!”

  “小福利都记不清了”

  回归后的变化是惊人的。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上任伊始就指出:“只有治安良好,经济才能稳定发展。”在他领导下,特区政府第一年就让社会治安环境出现显著改善,随之而来的就是澳门经济一下子扭转连续4年下滑的颓势,从此进入连年增长期。

  那时起,翁伯昌也逐渐感受到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带来的切身变化。一方面,特区政府办事效率和为市民服务意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特区政府始终致力于将经济增长的成果回报市民。

  以翁伯昌长期身处的教育行业为例,澳葡政府管治期间,读私立学校都要缴纳数额不等的学费。回归后,政府逐渐将免费教育推广至私立学校。这些学校纳入特区教育局管理网络后,还享受政府津贴。设施改善了,教师待遇提高了,学生上学负担减轻了。

  2007至2008年学年开始,特区政府在非高等教育领域全面落实免费教育,其中包括三年学制幼儿教育、六年学制的小学教育、三年学制的初中教育以及三年学制的高中教育。

  翁伯昌坦言,回归后的头五年,澳门经济已经取得持续增长,但没有想到的是,特区后来的发展更加强劲。

  据权威数据,澳门居民工作平均月收入2003年为4800澳门元,至2009年第三季度已经涨至8500澳门元,同期失业率从6%降到了2008年的3%。

  这期间,包括翁伯昌在内的居民开始拿到越来越大的民生“红包”。他说,2008年,政府给每个永久性居民发放5000澳门元,直接给支票或者打到银行账户上,非永久性居民也有3000澳门元。到了2009年,上述标准分别提高到了6000澳门元和3600澳门元。

  以翁伯昌一家四口为例,特区政府2009年就给他们银行账户上打入了共计2.4万澳门元。作为永久性居民的他们还能拿到每人500澳门元的医疗券。

  根据特区2009年政府工作总结,特区十年来累计财政盈余已达上千亿。对于明年的政府“红包”,翁伯昌不作预测,但抱有期望。

  聊到这里,他颇感自豪:“比如一个月减免100多元电费,年收入在一定标准以下不用交税,10万还是15万来着?小福利还有很多,记不清了……”

  “祖国是坚强后盾!”

  在翁伯昌看来,特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祖国的支持。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些年来成批到澳门旅游的内地旅客。内地城市2003年开始陆续放开赴澳门“个人游”后,澳门旅游业迎来了另一个黄金期。

  以2008年为例,澳门旅游业给特区政府带来的公共财政收入达510亿澳门元。政府收入的增加,直接将益处辐射到了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这个是百分之百的真心话,祖国是澳门的坚强后盾。”翁伯昌说,“没有祖国,澳门不可能有这么快速的发展。我的想法,也能代表像我这样在澳门的归侨的心声。”

  翁伯昌说,自己的儿子就在内地求学,在广州的暨南大学读书。他自己每年都回内地,积极参与内地举办的归侨活动,还组织内地、澳门等地区的社团举办“泼水节”活动,一方面加深澳门与内地的文化联系和归侨联谊,另一方面为澳门的旅游中心建设出一份力。(徐超)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