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观礼侨胞感言:阅兵游行让海外华侨华人自豪——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国庆观礼侨胞感言:阅兵游行让海外华侨华人自豪
2009年10月01日 18: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我的中国心”游行方阵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我的中国心”方阵由留学归国人员、海外华侨代表组成。 中新社发 张宇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十月一日电 题:国庆观礼侨胞感言:阅兵游行让海外华侨华人自豪

  作者 南若然

  万众瞩目的新中国六十年国庆阅兵游行落下帷幕,有幸在现场观礼的海外华侨华人,亲眼见证了祖(籍)国展示强大实力的历史时刻。庆典结束后,他们激动地表示,国庆阅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威严,首次现身游行方阵的海外侨胞彩车,更将全球华侨华人的心凝聚到了一起。

  “我的中国心”突显海外侨胞赤子心

  澳大利亚华侨杜雪剑荣幸地站在“我的中国心”彩车上,向全世界展示海外华侨华人的风采,他激动地说,“一辈子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值了!”

  国庆阅兵开始前升国旗奏国歌时,所有花车上的人都齐声高唱,杜雪剑说,“以前唱国歌,从来没这么激动,这是我最有感触的一次。”当花车经过天安门城楼,杜雪剑和美国侨胞段燕文、加拿大侨胞滕达、泰国侨胞吴炳林四人,不由自主地同时将手按在胸口,他说,“这代表了我们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西班牙侨胞徐松华刚刚走下彩车,就迫不及待的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我们经过天安门的时候,非常激动,海外华侨华人代表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我们高呼“祖国万岁”、“爱我中华”、“振兴中华”。一路走,一路喊,走过天安门好远还在喊,一直喊到下车。“天气热,心里热,脸都红了,嗓子都喊哑了”。

  登上彩车的六十五岁菲律宾侨胞曾福应自豪地说,“能够代表五大洲华侨华人接受检阅,我感到无尚光荣和荣耀。”从凌晨时集结一直到十点开始庆典,曾福应激动到忘记了疲劳,他说,“我好像回到年轻时候,一点都不觉得累。经过观礼台的时候,我也看到很多华侨华人,我一边用力挥手,一边挥舞手中的国旗。虽然洋装穿在身,但我们仍然有一颗中国心。”

  阅兵游行让海外华侨华人自豪

  俄罗斯侨胞温锦华为了不放过每一个阅兵游行镜头,在观礼台上从头站到尾,他激动地说,“这次阅兵展示的装备全是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这必定让世界刮目相看。军威代表国威,看着战士们迈着坚定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经过天安门,我非常自豪。尤其是站在我附近的一些老战士,他们苍老的手也一直激动地举起并敬军礼,这更像是在为祖国敬礼,令人感动。”

  温锦华表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正处在青春焕发的年龄段。从阅兵中我感到新中国正大跨步的向前迈进,再过四十年,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当“我的中国心”彩车经过的时候,温锦华感慨万千,“建国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为祖国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彩车代表着中国政府对我们的充分肯定和关怀。这不仅仅是几个人和一个花车,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不论什么时候,海外华侨华人的心都跟祖国家乡在一起。”

  观国庆盛典华侨华人感动落泪

  旅美科学家鲍亦和称观看国庆大典有两个感受,一是激动,“我去美国已经五十多年了,一九八五年第一次回到中国,如今再回来,觉得改革开放后中国变化真是太大了,参加国庆大典更加感受到中国的强大”;一是感动,“看到群众大游行,我感触最多,几十万人参与,我看到他们脸上的喜悦,这真是一场全民大联欢。”

  博茨瓦纳侨胞南庚戌在观礼台上两次感动落泪,他说,“能够参加六十年阅兵是一个莫大荣幸。站在天安门国庆观礼台上,眼前是宽广的长安街,身后是气势恢宏的紫禁城,当一排排精良的武器装备驶过天安门时,当一队队战鹰呼啸着掠过广场上空时,当六十个代表中国发展的彩车缓缓经过时,中国的盛世和威严在这一刻凝聚,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骄傲在这一刻充分体现!”

  他自豪地说,“这次阅兵和游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切身感受到六十年的发展变化。展望祖国的美好未来,我为祖国而骄傲,更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完)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