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族传统文化 新加坡华裔学子推广“家谱”(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传承华族传统文化 新加坡华裔学子推广“家谱”(2)
2009年09月22日 09: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李氏总会协助学生进行家谱游戏

  事实上,五名学生的专题作业并非只是写一份学术报告而已,他们还要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案,并争取加以实践。那么,对于一种式微的传统文化,究竟应该如何保护呢?经过一番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应该从孩子做起——让新加坡的孩子从小了解和认识家谱及其意义。

  他们也锁定5至10岁的孩子为设计方案的对象,并以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两名新加坡同学轻车熟路,提议用游戏站(Game Station)的方式,设计一系列本地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游戏和比赛等,把家谱蕴涵的传统文化要点,潜移默化地传递出去。

  于是,讲家谱故事、家谱排排看、家训设计比赛、比比谁更像等一系列新颖而有趣的游戏节目出炉了。游戏设计好了,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要到哪儿去找一批5至10岁的孩子来做推广呢?场地和经费又要如何解决?

  “请问李总务贵姓啊?”

  在一筹莫展之中,他们想到了传统的宗乡会馆,在网上查找本地几个较大姓氏的会馆后,很快找到了新加坡李氏总会的网站。

  李氏总会秘书在接到许瑜恒的电话后,觉得这个活动很不错,就让他直接打给总务。许瑜恒当时心情紧张,在电话这一头,脱口而出问了一个令身旁的中国同学捧腹大笑的问题——“请问李总务贵姓啊?”

  不过,钟婧琳说:“笑归笑,我们其实也明白,第一次打这种电话总是会很紧张的。如果换了我,也未必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李氏总会不仅答应提供场地、设备、150元资助,还鼓励会员家长带孩子出席,并提供自由餐,但是要求学生的这项活动必须以华语来进行。为此,五名学生不得不搬救兵,邀请几名来自中国的同学临时帮忙。

  学生受邀在中秋节 再办家谱推广活动

  8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家谱推广活动在新加坡李氏总会举行,十多名5至10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出席了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听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述家谱的故事;比较了华、巫、印及欧洲家谱的不同之处;他们还从打乱的家谱中,根据图片上的人物形象排列正确的位置,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家训、家谱的设计比赛等。

  参与活动的孩子和家长们都显得非常高兴。活动也得到李氏总会的肯定,他们还邀请五名学生在全国李氏宗亲团体即将联合举办的中秋节活动中,再搞一次同样的家谱推广活动。

  当天出席活动的李氏总会会长李滋长,认为学生的活动“非常难得”:“这次是这些年轻人主动联络我们,提出要做家谱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推广,我当时还有一点惊讶。而用华语来进行,这些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

  学生们谈收获

  ●汪端瑞(中国):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了解本地社会了,尤其是宗乡会馆。我发现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历史和传统。比如,我们在李氏总会资料室,就发现了几本难得一见的李氏族谱,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钟婧琳(中国):这种专题作业在中国是没有的。这是很好的素质训练,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为完成作业,我们必须走出校门,跑了很多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碰到很多以前从没碰到过的人,也做了不少以前没有做过的事。

  ●Katrin(印尼):这次为了专题作业而去的一些地方,包括李氏总会,是我之前从来没有去过的,也是游客们不可能去到的地方。这对我们了解真正的新加坡,融入本地社会,非常有帮助。

  ●许瑜恒(新加坡):中国同学真的很棒,我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如果是我自己,应该不会想到去做这个课题。我相信我们这次的作业会取得好成绩,因为我们选的这个课题很有价值,我们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宋诗莲(新加坡):这是我第一次踏进本地的传统会馆,尤其是为一群孩子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而且全程使用华语,让我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通过这个专题作业,我与传统文化更亲近了。(李叶明)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