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分组讨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传媒领军人纷纷建言,共谋华文媒体发展。 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中新社上海九月二十日电 题:华文报纸拒做“恐龙” “小弟”“前辈”各有高招
记者 李鹏
金融危机对华文报纸冲击有多大?听一听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第四分会场的讨论,你就能体会到海外华文报业所面临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参加论坛的华文日报代表二十日上午举行分组会,研讨金融危机下日报的生存与发展之路。今年以来,不断有海外华文日报关张的坏消息传来,即便是参加本次论坛的代表,也有不讳言已萌生退意。
华文报纸处境艰难,金融危机却不是惟一的罪魁。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总编辑萧依钊表示,危机感不仅来自金融海啸的冲击,而且因为新媒体的冲击;香港《文汇报》总编辑王伯遥则认为,金融风暴之外,还有香港平面媒体本身就很激烈的竞争,再加上免费报纸的冲击。
作为少数族裔媒体的海外华文报纸,本来就面临受众少的困境。自称“小弟”的泰国《新中原报》社长林宏其实是在报业中“滚”了五十多年的前辈,他曾说过让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最怕看讣告,看到讣告就说明华文报纸的读者又少了一个。”林宏发言时坦承,泰国的华文报纸个别能支撑,但部分收支有问题。
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绝大多数华报老总们“审慎乐观”,无意放弃。林宏将报纸比作“西洋古典音乐,虽然受众有限,但经久不衰;网络媒体是流行音乐,受欢迎但水准却没有纸媒高”。美国《侨报》美东版总编辑郑衣德称“报纸是媒体的不倒翁”。《世界日报》旧金山版社长夏训夷则表示,“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不争气的企业”,“面对冲击,市场在改变,外部在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有没有改变?只要用心,就不会有夕阳产业。”
澳大利亚《澳洲日报》社长黄丰裕的看法则有点悲壮。他说:“我不希望我是最后死掉的恐龙,但是华文传媒要有这样的雄心,做最后关门的报纸。”黄丰裕的信心来自于他行之有效的经验——兼并竞争对手、增加本地新闻、扩张市场、管好财务等,即便在去年,他的报业集团仍能获得百分之三十的增长。
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的运作在业界颇有口碑,其总编辑萧依钊说,报纸一方面要强调专业精神,增加公信力,让报纸在与网络竞争中保持优势,另一方面也加强资源整合,节约成本,减少恶性竞争。
台湾《中国时报》去年一度面临困难,裁员三成多,不得不由旺旺集团接手。《中国时报》总编辑夏珍介绍了“浴火重生”的专业操作,如把国际新闻提前至二、三版,扩大大陆新闻版,突出文化新闻等。夏珍说,“这些一度被认为不是讨好市场的做法效果不差,(中国时报)到今年六七月份已经转亏为盈。”
在华文报纸中,日报以其成本高、风险大而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虽然不断有倒下的,也有雄心勃勃的“后生”。金鸣峰的《美中信使报》已经是双日报了,但他表示将适时“推出日报”。他说,华文报纸要“坚持再坚持”,并且要“蓄势待发,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接明天的朝霞!”(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