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意很高明”
我国政府借鉴英、法、德、西等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经验,从2004年开始在海外支持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到2006年年底,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共收到来自六十多个国家400余家机构的申请。
过去一年里,全世界平均每4天就诞生一所孔子学院。世界各地主流媒体有关“孔子学院”的报道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国际舆论的主流充分肯定了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对推动文化交流沟通、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纽约时报》2006年1月11日刊登了题为《中国的又一热门出口品:汉语》的评论,引用专家的话说:“中国当局正在利用汉语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形象。”《华尔街日报》2006年9月1日发表的《汉语推广热全球》一文指出,“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推广教育和语言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国家的了解,是扩大一国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战舰能让别国人民暂时臣服,而让他们理解你的语言却能使大家成为朋友。这个主意真的很高明!”
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华盛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软实力’近年来提升很快,采取提升‘软实力’的政策对中国而言是明智之举。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这也是‘软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论指出:“孔子学院的意义犹如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协会。孔子学院发展迅猛,其他任何一个国际机构都不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去年12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在北京召开常务理事会议。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认为,由于孔子学院加快了建设布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效。德语区汉语教学协进会会长柯彼得说:“孔子学院的发展令人欣喜,使外国汉学家们一生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6年4月29日,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胡锦涛主席在接见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全体师生时,高兴地与他们一起唱起了中国歌曲《茉莉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