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俄仓促整改市场,习惯物美价廉“中国制造”的俄罗斯人短期内还难以适应
从事日贸商品批发零售的俄罗斯人米罗诺夫和中国商人打交道已经有几年了。他最常去的是莫斯科集装箱大市场(俗称“露天市场”),那里销售的日贸商品基本都是来自中国。预定4月份“全面禁止不具俄国籍的外国人在零售市场(主要针对露天市场)工作”的规定发布后,米罗诺夫的生意习惯可能也会因此而被打破。
市场出现货源短缺现象
米罗诺夫住在离莫斯科不远的卫星城,按照集装箱市场的习惯,每天清晨6点商人们就开门做生意,所以他都要赶早搭车去莫斯科。
“原来熟悉的客户,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米罗诺夫担忧地说,虽然现在市场的中国商人都急于甩货,暂时能买到便宜的商品。但是中国商人不进新货,货源就要断档,自己的生意也支撑不了多久。“现在中国人都忙着出售摊位,谁也没心思和我谈以后的生意。如果中国人离开了,才是个大麻烦。”
在莫斯科一家大型超市,一群排队等候付款的俄罗斯老太太,被身旁堆积的中国茶杯吸引。“他们真的很精美,价格也不贵。”老太太瓦伦吉娜指着售价说,每个茶杯售49卢布(1元中国人民币约合3.4卢布)。“同样的做工,欧洲产的可能要更贵。”
“我们的杯子就是从集装箱市场进的,一天货架上就销售出50%。”超市经理告诉记者,他现在正为货源的不稳定担忧。“中国造的打蛋器我们这里没货了,已经有客户抱怨了。”
“对低收入者是一场灾难”
新移民法实施后,外界普遍质疑新法的实施过于仓促,缺乏事前的通盘考量。
一位退休的俄罗斯老人说:“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对我们这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把他们都赶走,物价势必上涨,这对于俄罗斯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要知道中国商品早已渗透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你能帮我翻译一下使用说明吗?”奥丽佳把一册产品说明书递给记者。奥丽佳是俄罗斯某大学的行政工作人员,她不知道从哪里买来一款中国制造的减肥瘦身腰带,却苦于看不懂中文说明书。她告诉记者,对于收入一般的她来说,中国商品可以说是物美价廉的好选择。但是她又担心露天市场的整顿,会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以前也在露天市场买过中国的日用品。”
某公司的技术人员尤拉负责给客户维护互联网,“我使用的网线就是中国产的,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尤拉从箱子中扯出印有“中国制造”字样的网线给记者看。“在莫斯科上网,一个月要花费几十美金,计算机硬件也比较贵,但是这几年有便宜的中国产品可以选择了。”尤拉说,“俄罗斯政府整顿露天市场,对中国商人的冲击只是暂时的,俄罗斯人离不开中国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