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印尼国会通过了新的国籍法,废除了法律中区分“土著”与“非土著”的法令,这项被形容为“革命性”的新法规定,凡出生在印尼并从未接受过他国国籍的居民,将自动成为印尼公民。新法进一步阐明,夫妻中只要一方是印尼公民,其孩子将自动成为印尼公民。至此,从1958年开始颁布实行,2002年梅加瓦蒂政府提出删除的“1958年印尼国籍的第62号法令”,这项令印尼华人多年来在政治上备受歧视的法令终于走入历史。印尼华人终于挣脱枷锁,不再被视为二等公民。
华语断层重获弥合
国籍法只是当时的苏哈托政权排斥华人的其中一项措施。在他执政期间,政府制定一系列歧视性法令,系统地边缘化华人,限制华人的生活,削弱华人的竞争。在文化上,政府试图通过禁止使用华语,砍断华人的根,从而达到同化华人的目的。如全面禁止华语教育,禁止庆祝华族节日,禁止出版或进口华语书刊。印尼是东南亚少数禁止华语书刊进口的国家,当时,华语书刊与毒品一样被列为禁品。此外,苏哈托政府也禁止华人学习华语,所有华校被令关闭,华人失去学习母语的机会,中文老师也在一夜间失业。
音乐家张匀指出,在那段黑暗时期,大部分家庭为了让孩子学习华语,偷偷聘请老师到家里教中文。她表示,不仅学习中文很艰难,中文老师教导中文也有风险。她透露曾发生过印尼邻居发现华人家庭学习中文后向村民投报,以致老师在离开时被村民殴打。
被禁几十年后,中文的学习基本上已经断层,40岁以下的印尼华人几乎都无法掌握中文。苏西洛执政后,中文书籍得以再次自由进入印尼,为热爱华语的人们提供精神粮食与学习华语的机会。作家杨兆骥在雅加达唐人街开设雅城规模最大的书局———联通书局,定时从中国进口书籍,这在旧政权时期是不可想像的事。联通书局也获得印尼教育部的授权,与中国相关部门合作编写供印尼学校及实习班使用的华语教材。1998年苏哈托倒台后,报禁及党禁随即解除。在苏哈托执政时期,印尼只有一家华文报《印度尼西亚日报》。解禁后,雅加达、泗水及棉兰等各主要城市相继出现多份华人报纸。2006年12月,《印度尼西亚日报》出售股权给马来西亚行销量最大的华文日报《星洲日报》,并易名为《印尼星洲日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