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美国财长鲍尔森在访华前夕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访问时指出,作为经济大国,“他们已是全球经济领导者,世界其他国家不会再给他们很多时间”。
这里的“他们”是指中国。
今天的中国,正以惊人速度,将自己变成全球经济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和迹象都表明,庞大的中国经济航母已起航。
如果说,三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十五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史还只是在为中国可预见的发展作准备,那么从“崛起”到“发展”提法上的变化,就足以看出中国自信心的调整、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甚至超过大陆央视那部《大国崛起》电视纪录片的拍摄速度。
全世界都把目光对准中国:“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2040年左右,中国经济实力将赶超美国”的说法不绝于耳,似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已成趋势和定局。
然而,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会一帆风顺么?在未来至关重要的50年内,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现有的航速,勇往直前么?可能影响航向、航线、航程的不可测因素又有哪些呢?
按常规分析,中国这艘巨型航母未来数十年最险峻的航程是能否平安通过“台湾海峡”,以及能否获得制海权。
但笔者认为,中国在本世纪中叶成为真正世界经济强国的最主要隐患,更有可能来自于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即潜在的“金融大战”的威胁。这种威胁的危险度,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届满、金融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而日益加剧。
即将对外资全面开放的中国金融业,有足够的抗打击能力、实战经验,以防范金融衍生工具等一系列金融手段的“远程精确打击”么?
以海战作比:十年前,中国潜艇逼退美国尼米兹号航母,中国在军力暂时无法与美军抗衡的现实情况下,制定出凭借潜艇战术遏制美军航母群的战略。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今天,根本无法保证,某些认为中国强大有损于其利益的国家不会在经济领域,以金融战争的“核潜艇”,攻击中国这艘已起航的经济航母,令中国经济发展改变航向和航程。
中国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强国目前只是一个预测,并没有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所可能造成的破坏与阻挠的评估,比如金融战。
对金融业对外资开放,做个不恰当比喻,其风险甚至可能大于让美国的所有航母编队开到中国临近海域。因为军事攻击最多摧毁建筑设施、消灭人体,以中国疆域之广,常规战争几乎不可能造成中国经济命脉的彻底损伤,而金融战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无实战演练的残酷性,对中国的经济防务是巨大挑战。一旦整个国民经济秩序遭金融战打击,会迅即造成国内局势动荡,由“外患”引发“内乱”。
历史和现实同样严峻:苏联解体、卢布贬值、亚洲金融风暴、“四小龙”们偃旗息鼓、日本经济仿佛被灌了迷魂药似的一蹶不振……人们是否仔细想过:这一切只是偶然或巧合?如果不是,谁是幕后发力的真正推手?谁又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最近几个月来,前俄罗斯特工和能源大亨、欧洲的银行家接二连三被暗杀,这同苏联的垮台有没有联系呢?决定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因素是政治改革还是金融打击?
这不能不令人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防御能力担忧,进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前途担忧。即便暂且搁置人民币汇率和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谈,那么在国家层面的、国与国之间游离于正常金融秩序视线之外的政治热钱博弈中,中国到底处于怎样的态势,不能不成为关注的重中之重。
鲍尔森本周四就将到中国,进行一项“战略经济对话”,伯南克也将随行。美联储主席和财长同时抵达北京,这种出乎寻常的举动背后的含义又是什么?除了人民币汇率,国与国之间还有怎样不为外界所知的“较量”?鲍尔森在接受CNBC访问时强调,为期两天的对话将集中讨论,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所带来的“长期挑战”。所谓“长期挑战”,是否包括可能的“金融战”?
于是,现实层面的重大问题浮出水面:中国目前是否具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储备,足以消弭金融大战中理论警觉和实际操作的现实落差?人们有理由追问:未来中国如果遭遇隐形的金融“核讹诈”甚至“核攻击”,分布在中国金融界的人才库中,能否找到钱学森和邓稼先式的挺身而出的栋梁?
(摘自美国《侨报》;作者:赵煜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