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9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2月17日上午7时,旧金山日落区风雨交加,德嫂(化名)却丝毫不敢怠慢,她要赶在垃圾车装走垃圾之前,对垃圾桶逐个搜索,翻出一些能卖钱的瓶瓶罐罐。每逢到了清倒垃圾的日子,在日落区、列治文区等居民区,常常可以看到类似德嫂勤奋的身影,起早贪黑的在垃圾桶里“淘宝”。
年逾60岁的来娣加入了拾荒者的行列已有三年,她操着浓浓的开平口音戏称自己是“垃圾婆”。她说,孙女、外孙都在湾区读高中和大学,用不着他和老头子费心。她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但他们年龄大、英文差,大半年都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只好每天都以垃圾为伍。
入行第一天,俩老不敢告诉子女。他们均套上深颜色的连头风衣,带上墨镜,提着两个手挽袋,夫人来娣把风,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来娣就以咳嗽为暗号,丈夫马上停止行动。一个月下来,老夫妻竟然有了将近200美元的收入。如是者两个多月过去,直至有一天,回到家后衣服上的脏东西洗不掉才让女儿发现。他们好不容易说服了儿女们,让他们去“淘宝”。三年下来,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攒下了一笔收入。
放下身段 脸皮要厚
来娣扳着手指讲起她的捡垃圾“经”:第一,要放下身段,脸皮要厚。“我们不偷不抢,全凭双手劳动,赚的都是血汗钱”,为的是养家糊口,间接刺激了消费,也让国家减少了负担。第二,要勤快,多动脑。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最近因为经济不景气,拾荒者的行列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因此,要走远一点、多走一些,更要随机应变,才能保证收获。要掌握每条街收倒垃圾的日子,晚饭后和第二天垃圾车来之前,都是“淘宝”的黄金时间。另外,每逢节假日,在金门公园和小区举型的各种活动,都给他们带来不少额外收获。第三,要注意安全。要避开狗和形迹可疑的人,要穿上手套和运动鞋,不要被玻璃或铁钉划伤,要注意交通安全。
在金门公园旁的一家环保回收站有30年的历史,颇具规模。由于收购价格比较公道,在拾荒者中颇有声望。一些有条件的行家舍近求远,常常开着小车,把收集到的瓶瓶罐罐带到这里。一身嘻皮仕打扮的收购站主管Charlie Lamar介绍,1989年他到此工作,回收物品的分类越来越细,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多。他说,光顾这里的大半是华裔,他们很勤奋,运来的回收品数量最多。来自台山的安娜与她的“土著仔”老公对市内的多个收购站的情况了如指掌。她说,每家收购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有的路途方便,但收购的品种单一;有的收购的定价高,但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有些收购的品种多,但收购价格便宜。
拾荒者多 竞争激烈
在加利福尼亚街与Hyde街交界处的CALA Foods商店楼下停车场,有一家华裔经营的环保回收站。负责人不愿接受采访,倒是几位前来光顾的李姨、覃先生和余太太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淘宝”经历。他们都住在华埠,由于当地没有设回收站,他们只好挑着、推着数十磅的瓶罐,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换来一、二十元的血汗钱。覃先生说,在唐人街拾荒者众多,竞争非常激烈。他凭着与几家酒楼多年的交情,以搞卫生为条件,换得了酒家每天清理出来的塑料水瓶和汽水罐。李姨认为“捡垃圾”不丢人,自食其力,总比一些向政府和社会“摊大手板”要高尚得多。
社会怎么看待拾荒者?东湾曾有拾荒者因为从垃圾筒捡垃圾被检控;也有的拾荒者肆意翻动垃圾筒搞得地面乌烟瘴气,造成住户的反感。
旧金山环保局小区环保计划主任温爱薇认为,拾荒者通过个体的努力,收集散落在各地的可循环再用物品,不但对环境卫生起到积极的作用,更是变废为宝。但她就希望拾荒者能避免对公众造成滋扰,才能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黄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