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李文和事件”后,华人有如惊弓之鸟;但若朱棣文当选美能源部长,华人“至少不用再担心成为代罪羔羊”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吴君发自上海 赵小兰之后,谁会成为下一位美国华裔部长?12月12日,这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据美国媒体当日的报道,奥巴马将提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出任新内阁能源部长。如果当选,他将是美国能源部有史以来首位华裔兼专家型部长。经过“李文和事件”的纷扰后,科学家出身的朱棣文成为美国华人重新树立骄傲的标杆。
美国华人“与有荣焉”
目前,美国华人界对朱棣文博士任命能源部长的消息反应热烈,不少华人表示,“从人情的角度来说,有一个能在政府高层任职的华人,是值得骄傲和欣喜的事。”
还有华人告诉媒体,从早前的华裔职员卢沛宁成为奥巴马竞选阵营的幕僚长,到奥巴马当选后选择亚裔担任其政府的重要职位,说明亚裔移民在美国政坛上愈来愈受重视,“令我们全体华裔移民都感到骄傲”。
与此同时,也有华人指出,朱棣文入阁,将或多或少释除部分华人因“李文和案”产生的疑虑和不安,不用再担心国家实验室会出现歧视华人科学家的情况。“李文和辩护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王彦邦表示,自“李文和事件”后,华人有如惊弓之鸟,不太愿意加入能源部工作,现在奥巴马委任朱棣文为能源部长,华人“至少不用再担心成为代罪羔羊”。
从李文和到朱棣文,波谷波峰交错间,让众多美国华人感觉“幸福来得有些突然”。曾草拟“反对理查森被任命”请愿书的黄文佳说,很讽刺的是,李文和博士是能源部的受害人,如今却可能出现一位华裔能源部长,“也许是奥巴马已听到我们的抗议声音”。
奥巴马用人唯才
事实上,能源部长一职被媒体认为是奥巴马内阁中最具挑战的职位之一。但对于即将履新的奥巴马政府而言,科学界背景深厚的朱棣文可以说是一个“完美人选”。《纽约时报》评论说,朱棣文在科学研究与管理领域的履历“毫无瑕疵”,而他的亚裔背景也有助新内阁呈现多元面孔。提名确认后,朱棣文将负责维护和改良美国核武库,推进美国电力供给系统现代化。此外,他还将主持替代能源研发工作,以减少美国碳排放量。
身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朱棣文在科学领域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他在国家实验室也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国家实验室与能源部关系密切,舆论普遍认为,朱棣文的工作经验必定有助管理能源部。
此外,朱棣文积极倡导寻找新能源的观点也完全配合奥巴马的新政策。美国电子可靠性协调委员会主任斯科特·塞加尔说,“朱棣文的经验与奥巴马把新能源技术及时引入市场的竞选主张完美契合”,他具备从现实角度评估未来能源技术的专业能力。
选择朱棣文,给还未正式上任的奥巴马加分不少,因为这一决定将新总统“用人唯才”的形象再度高大。加州参议员余胤良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奥巴马很用心研究分析国家真正的需要,更不怕作出大胆决定。这说明他是个能把个人的情感放在一边,以国家的利益为考量的总统。”
“天生是一名领导者”
朱棣文的组织才能,在他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他1948年2月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在家中排行老二,父亲朱汝瑾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在朱棣文家族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曾拥有博士学位或大学教授职位。1970年,朱棣文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7年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朱棣文主推生物燃料和太阳能研究,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力代言人。去年,朱棣文曾在全国清洁能源会议上为控制温室气体大力鼓呼:“气温改变5摄氏度将引发大范围争夺水和可耕地的资源战争,大量人口将流离失所。我们不是在谈论1万人,也不是在谈论1000万人。我们在谈论数以亿计将被洪水永远淹没的人。”
在他的推动下,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与其他研究机构联手创建了能源生物科学研究所和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分别由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能源部提供赞助。朱棣文的领导能力在同事间赢得广泛赞誉,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研究员鲍勃·雅各布森说:“他不是一名管理者,而是一名领导者。”
身为华裔,朱棣文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学好中文,在他七岁时,父母本想送他去学中文,但那时他因偷懒而反抗。“现在想起来,我希望那时的我能听父母的话。”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不久,朱棣文在洛杉矶见到了正在美国访问的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他对江泽民表达了自己致力于中美友好的心愿:“我很愿意为促进中美两国科技交流做出努力。”如今,60岁的朱棣文在祖籍江苏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他几乎每年都要应中国国内大学邀请回中国两次。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