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9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华尔街成了裁员风暴中心。为躲避冲击,一些金融业华人精英踏上了归国之路。让这条路短一些,已是华人精英、中国政府、专家学者的共同期许。
心态各异
年长者养老?高端人才观望?
从华尔街回归的华人金融业者中,部分人是出于无奈。
上海《青年报》援引专家的分析称,年纪大一些的金融业华人,在华尔街失去工作后,干脆直接回国休息了。
而中国知名人才公司金融领域猎头林先生介绍,从目前来看,在美国以及欧洲大陆,投资方、普通百姓信心的恢复以及金融产业的调整,也都需要半年左右。所以,这种海外人才回流的情况应该还将持续至少半年的时间。
他说:“大概最近三到四个月之间,我们陆续接到了一些海外人才的简历。从数量上来看,较往年的这一时段有15%左右的增幅。”
此外,林先生透露:“此前一些券商会通过我们在中国找自己需要的人,但现在因为美国金融危机,让他们看到了契机,因此在高端岗位上更希望能找到一些有海外背景的人。也就是说,用人比例和数量没有提高,但用人要求有更高的调整。”
不过,不少猎头也坦言,真正的高端人才现在还处于观望阶段。
林先生透露:“根据有关机构了解到的情况,做海外投行生意的同行普遍都还没有引进金融行业华人高端人才方面的成功案例,最多只是达成初步意向。”
一位“熟手”介绍:“我们现在主要负责寻找中端以上职位的合适人选,而真正高端人才是指VP(副总裁)、总裁这一级别,这就要求从业经历在8年至10年以上,相对而言难度就会更大。”
做事业第一 挣钱第二
一些离开华尔街的华人精英,是为发掘新的商机回到中国的。近期从美国回中国的上海三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便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专门回中国创办公司,帮助回流金融人才“择良木而栖”。迄今为止,他已成功为几家外资银行、民营企业的7个至8个金融高管级职位,找到了合适的归国人才。
上海《青年报》报道,回中国后,美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有关人士透露:“这些回国的资深人士,基本上已拥有丰厚的储蓄,挣钱已不是他们的第一追求,很多人想回中国做事业。”
欧美同学商会会长王辉耀说,部分华人借回流之机,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向,“在美国中国人做管理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搞技术的华人可能回中国寻找管理的职位。”
现身说法
顺势而为 回国发展
今年29岁的韩先生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之后赴美工作,不久前刚与上海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签订了2年合同。谈起自己的经历,韩先生说:“现在中国的经济环境还不错,银行这边给出职位还是很有上升空间的,再加上工资待遇也比较理想,所以没多考虑就回来了。正式合同是从明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我现在正处于适应状态,在各家银行间走走看看,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工作上手就快了。”
另一位从华尔街回中国的华人曾担心薪水相差太大,也曾担心回中国后无用武之地,毕竟中国金融业发展水平和华尔街尚有差距。
不过,他现在已经消除疑虑,“目前看来,回中国发展是顺势而为”。
共同期许
双方都要有更多耐心
专家称,一些常年在华尔街“征战”的中国人,有些时候思维和做事方式已经不再那么“中国”。他们回中国后如何与现有的市场环境及制度很好地融合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无论是HR还是企业,似乎都应该给予更多耐心。
世界经济人网站援引专家的分析称,现在大陆各大金融机构花大价钱抛出橄榄枝的目的就是作好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看好他们在华尔街的相关实战经验,提早让他们回去帮助共同研究中国的衍生品市场发展。
不过,这些“回流”人才很多并不愿意停滞在“研究”阶段,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实战经验。
一位归国人员说:“中国与华尔街最大的不同是‘专家意见太强’,虽然专家有很深的理论研究,但他们离实践很远。在美国,专家就是做研究的,而操盘手不一定有多么高深的理论。我希望能做操盘手的工作,而不是整天搞理论研究。”
不妨先签短约
上海市原政协副主席谢丽娟透露,上海市政协不久前曾做过一次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现在是中国引进海外高级人才的大好时机。多数参与调查的民众都支持政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速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青年报》报道,谢丽娟说,对于这些“回流”的高级人才,中国政府应帮助其解决住房问题,并给予比当地同行适当高一些的工资待遇。
她说:“如果一些人才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仍持谨慎态度,我们也可以与他们先签两年短约,让他们消除回中国的顾虑。”
可采取遥控、减免税
华尔街高级金融人才年龄一般都在40岁以上,让他们举家搬迁的可能性很小。这就要求中国采取新的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软环境。
上海《文汇报》报道,有关专家建议,引进的海外人才相对比较熟悉海外市场,投资的也是海外市场,似乎没有必要让其搬到中国来,完全可以远程“遥控”。同时,人才引进后,也给收购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可能。
专家称,目前中国人才引进存在的最大障碍是税收问题,若能够对高级金融人才实行免税或减税,那么,一方面企业能减少开支,另一方面对人才也是巨大的吸引。
专家还提醒,对于引进的国际金融人才,可以为之创造更多的舒适环境。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