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3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日前,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AMU)华裔社会学教授人口学专家Charles张对洛杉矶县华裔人口向东部移动的趋势予以肯定,并指出了该趋势是人口学中的“移民从市区向郊区移动的模型”的很好印证。
张教授指出,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90年,洛杉矶地区华人人口总共约30万,其中,70%居住在市中心(即中国城,Chinatown)以外的区域。到了2000年,华人人口增至40余万,同时,居住在市中心以外的华人人口比例也开始增加,上升到了75%左右。这样的变化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洛杉矶的华人移民中的部分老移民开始离开中国城;二是洛杉矶的华人新移民在移民初期就直接选择在中国城以外的地方居住。
张教授表示,市中心的居住环境差,人口背景复杂,安全性低,交通拥挤,并且教育环境也不佳,往往不具备优良的教育设施或学区系统,因此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大批民众从城市搬向郊区的趋势。
另一组说明华人逐渐离开中国城的数据为:1990年,洛杉矶地区的华人人口中总共有47%住在华人区,38%住在郊区,15%住在以中国城为主的市中心。到了2000年,总共有50%的华人住在华人区,44%住在郊区,仅6%住在中国城。从该组数据可以看出,选择居住在郊区的华人明显增长,选择居住在华人区的华人也存在略微增长,然而选择留在中国城的却逐年减少。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教授分析说,中国城是华人最原始的聚居地,它给刚到美国的、英语能力差的新移民提供了工作和生存的机会,从而成为了大批华人新移民的避难所。然而,中国城的工作环境差,经济条件不好,多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小型企业。
在80年代以前,华人新移民必须以中国城为庇护所,因为当时的移民大部分从事低技术劳动力。然而,到了90年代,新移民中技术性人才日益增加,大部分新移民跳过了中国城,直接住到了市中心以外的地区,他们在一起形成了新的中国城,比如阿市、蒙市、柔似蜜市以及更加偏东的哈岗、罗兰岗等地区。越来越多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华人移民开始融入主流社会,他们在非亚裔公司工作,选择以非亚裔居民为邻居。
另一方面,许多华人始终愿意住在华人区,因为华人超市、中餐馆等便利设施对他们意义重大。(程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