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华人抵达古巴160周年,5月30日至6月3日,中国传统艺术馆和哈瓦那大学古巴华侨研究中心将联合举办第十届海外华人艺术节以及其他活动,隆重纪念这一历史事件。
1847年6月3日,自中国厦门起航的“奥肯德”号货船满载着货物和中国劳工,抵达位于古巴雷格拉湾的哈瓦那港,华人在这个加勒比岛国的创业史正式拉开序幕。由于旅途艰辛,许多华工不幸丧生大海,真正抵达哈瓦那的只有200多人。
此后的20年里,先后有15万中国劳工来到古巴务工。他们大多在甘蔗种植园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既没有自由,也没有任何权利,只能靠付出体力换取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
1868年,古巴争取独立的战争打响,这为广大中国劳工带来了一线希望。为了让古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也为了争取自身的自由和幸福,成千上万的华人身先士卒、英勇作战,许多人牺牲在战场上,赢得了古巴人民的崇敬。从那之后,华人参加了所有争取古巴独立的斗争。
为了纪念华人为古巴独立作出的贡献,哈瓦那市中心一条主要大街旁竖立着一座很有规模的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古巴著名作家贡萨洛·德格萨达的诗句:“在华人中,没有一个叛徒,也没有一个逃兵。”这是对广大华人的最高赞赏。
1870年之后,5000多名华人先后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来到古巴。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华人已融入古巴社会,和古巴人民和睦相处。哈瓦那的中国城逐步形成了规模,商业、餐饮业和娱乐业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全市最繁华的街区之一。
如今,古巴各地都成立了华人组织。其中,哈瓦那有13个,其他城市有7个华人社团在正常地组织活动。在哈瓦那,中国传统艺术馆为古巴成年人和学生开办了汉语学习班,设有太极拳课程,还经常举办中国传统艺术展览和各种讲座。
中国民族音乐对古巴有很大影响,梆子、唢呐、鼓等乐器被融入当地音乐,许多古巴作曲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这些中国元素。
中国人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被古巴民众逐渐熟悉并采纳。华人在哈瓦那曾开辟水渠,引水灌溉蔬菜。水渠所在位置后来发展成为街道,被命名为“水渠大街”。由于华人的到来,古巴人开始形成食用蔬菜的习惯,据说生菜、白菜、柿子椒、韭菜、生姜等多种蔬菜都是由中国人引进古巴的。中国调料也成为古巴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一些超市里都可以买到中国酱油。
经过多年和古巴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生活,华人已成为古巴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各华人社团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抵达古巴160周年的纪念活动。届时,哈瓦那中国城将举办多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活动,再次掀起“中国热”。(殷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