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8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洛杉矶社区学院外文与人文系前系主任,现为终身职副教授的廖茂俊研究认为:美国十九世纪末的排华运动,对后来华人在美的形象,尤其是在银幕上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人形象历经变化、修正,但华人在好莱坞银屏上的形象还是受到了影响。。
廖教授介绍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西部经济前景的黯淡,美国的产业主们和权势者纷纷煽动白人劳工的种族主义情绪,以转嫁危机。华人劳工一变而成为威胁美国白人生计的邪恶势力。美国公众由此逐渐开始解除华人的工作机会,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敌意。
随后,美国国会于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这项法案之后历经修改、增补,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直至1943年才完全解除。华人在美国公众中的印象恶化起来,一些刻板化的描述纷至沓来:阴险狡诈、行动诡秘、诡计多端、欺骗成性、肮脏不堪、缺乏道德。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反华浪潮四起,舆论界也锣旗密鼓,大肆制造“黄祸论”。
早期好莱坞银幕上,“黄祸论”的典型代表就是“傅满洲博士”(Dr.Fu Manchu)。自1929年起,好莱坞曾经连续拍摄了一系列以“傅满洲博士”为主角的电影,在美国公众中影响极大,成为影响华裔银幕形象的重要原型。
“傅满洲博士”集中了当时美国白人对东方世界所有最恶劣的想象,他残暴成性、诡计多端,精通五花八门、鲜为人知的酷刑,能调制稀奇古怪的毒药,总是幽闭在自己的黑暗世界中,构想和策划种种危害白人世界的邪恶勾当。这个“中国妖魔”的隐秘、诡诈、帮会特征,以及作恶手段的离奇古怪,都被好莱坞反复利用、修改、加工。直到今天,任何力图妖魔化中国的好莱坞电影,都不断地在“傅满州博士”这个原型人物身上寻求创作灵感。
从二十年代中到三十年代,在好莱坞银幕上另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中国人形象就是侦探查理•陈(Charlie Chan)。这些影片中的查理•陈形象在外观上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他举止缓慢,外表谦卑,一幅驯服的模样。他不近女色,但行为举止却缺少阳刚之气,动作矫揉造作,女里女气,颇有某种女性化倾向。他说话吞吞吐吐,英文说起来,常犯语法错误,故意带着怪腔怪调的浓重的中国口音。
廖教授指出,为了更丑化华人,他们从不用华人来担任主要的男性角色,而以白人贴上单眼皮,小眼睛,加上三撇胡子,来扮演银幕上的华人,刻意表现中国男人卑劣诡异的邪恶形象。而华人在好莱坞电影里,男演员永远是扮演微不足道、卑躬屈膝、唯唯诺诺的软弱无能角色,而女人经常是柔弱地受尽凌辱,在白人的保护下,公式化的成为床上的性奴隶。这就是早期的电影里常出现的画面。(吴健)